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
2月23日出版的第7-8期《瞭望》新闻周刊(合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
》。全文如下:
打通“最后一公里”,
确保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
文/慎海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两年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8次会议,确定了不少要办的大事,有必要检查一下这些事是不是落地见效了。总的看,各部门对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确定的事项态度是坚决的、思路是清楚的、进度也是符合要求的。总书记强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平台,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确定的事项,要真抓实干。要明确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形成合力。要重视抓实际成效,善于与时俱进开展工作,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落地生根。
此前,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强调,落实今年改革任务的责任重、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早部署,精心组织,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加大改革落实力度,深入开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
在10天时间里,习总书记两次强调抓中央决策和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要求明确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形成合力,确保各项重大决策措施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又要取实”的坚定决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关键的关键在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唯有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才能确保中央各项决策落地生根,进一步扩大改革战果,让改革之舟越过万重山,驶向波平海阔的美好明天。
“行百里者半九十”,重大部署和改革方案能否落地生根,取决于推进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曙光在前,胜利在望;另一方面一旦松劲懈怠,很可能前功尽弃。改革实践表明,越到“最后一公里”,各种“中梗阻”对改革的阻滞力也越大,任何跑冒滴漏、虚晃一枪,都有可能使相关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甚至走形变样、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中梗阻”,最突出地表现在一些部门不愿改变既得利益格局。从各地各部门对既有改革的落实情况看,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人民群众拥护改革、期盼改革的热情高涨,中央要办的大事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但是,也有一些改革举措在落实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有些改革部署的初衷与实际的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中央和地方各级都在大力精简审批程序、压缩各种阻碍市场经济健康流通的行政干预,但有的地方和部门表面上把审批收费的权力交出来了,却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偷地将那些有油水的权力转移到了中介机构那里。形形色色的“红顶中介”由此而生,这些“准衙门”不仅收费高、服务差,甚至衙门作风比机关还浓。基层干部群众气愤地说:拆了衙门的庙,又建了阎王的殿,小鬼照样过得好,香火钱还得多多掏。
再如,按照精简机构编制、改变“九龙治水”局面的要求,综合执法改革是大势所趋。然而,一些“×合一”式的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由于一些部门不愿放弃自己的“腿”和权力触角,要么推进乏力,要么改了一阵又面临走回头路的风险。分析有些改革举措不能落实甚至变味的原因,确有一些部门在改革一旦涉及自身利益、要动自己的奶酪时,故意搞选择性改革,合意的就改,不合意的就扔一边;甚至歪嘴和尚念经,让改革变形走样。
“中梗阻”,也来自作风漂浮。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习惯于运动式的工作方法,开会动员发文件,轰轰烈烈来一阵,至于改革部署到底如何有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新情况需要应对等,根本无心过问,糊弄一下交交差,只飘云、打雷,就是不下雨。还有一些人缺少担当精神,“上面不动我不动,周围不动我不动”,在“等”与“拖”中贻误改革时机。一些改革举措,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现象。中央改革决心坚定,措施有力;百姓热烈拥护,翘首期待。但是,由于一些“中间层面”的不协调、不统一,不动真碰硬,明知硬骨头在哪里却不去啃,看到险滩不敢涉,导致改革举措不能一竿子插到底,绕来绕去徘徊在“最后一公里”上,到最后成了“雨过地皮湿”,让苦盼改革成果的人民群众“等到花儿都谢了”。
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中央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关键在干部。首先,要按照中央讲规矩、守纪律的要求,通过问责与考核,明确不愿放弃“手中肥肉”就是不守规矩,不落实中央改革政令就是不守纪律,以铁的手腕破除改革的“利益阻力”。其次,要以改革是否落实检验干部是否做到“三严三实”,检验作风是真改还是假改。再次,要完善干部激励机制,通过用人导向,让真改革、会改革、改革取得实绩的干部受重用,让那些习惯于虚晃一枪,只会耍嘴皮、玩花活的干部,让那些瞻前顾后、为官不为的干部,让那些陷入本领恐慌、“求稳怕乱”的干部靠边站,从而再现30多年前“杀开一条血路”、“甩开膀子搞改革”的氛围,以“赏罚分明”激励改革者,彻底消除改革“中梗阻”。为此,各级党委一定要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抓好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改革的具体落实,抓好调查研究、问题反馈、实践创新。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理直气壮抓“最后一公里”的打通,既要亲自抓部署、抓方案、抓协调,又要亲自抓督办督察,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责任。
“雪莲在雪山上才开放,鱼儿在水里才能游荡。”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在基层、在群众。习近平同志早就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因此,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解决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把尊重改革的基层创造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硬要求,让顶层设计“通地气”,汇聚民意民心民智,上下协力打破阻滞改革落实的各种“中梗阻”和“软阻力”,才能一鼓作气打通“最后一公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施工图”落实改革蓝图,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细化落实中央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改革举措,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盯住干、马上办、改到位,向残障顽疾真动刀,才能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凝聚推进改革的磅礴之力。
为政之道,贵在落实。只要各级党委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再艰难的“最后一公里”也必定被打通,落地生根的改革之花必将在关键之年结出丰硕之果。
稿件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