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曲艺天津进社区 “词不明白但表情调子都懂”
有着“戏曲码头”“曲艺之乡”等众多称谓的天津,是全国曲艺发展最成熟的地方之一,对于外来的曲艺,天津的曲艺老饕们会是什么反应呢?从6月8日开始,前往天津参加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的浙江曲艺演员们,将轮番进入到天津的基层社区、企业和部队,把浙江全部23个国家级非遗曲艺项目带到天津观众的面前。
8日上午9点半,杭州摊簧的演员胡蒙恩和潘婷来到了距离天津市中心50多公里以外的滨海新区塘沽大沽街安阳社区社区服务中心。这天上午10点在这个社区服务中心演出的一共有4个节目,除了杭摊《白蛇传·断桥》外,还有东北二人转《西厢观花》、福建的南平南词《罢宴》和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和谐幸福阿克塞》。《断桥》是开篇节目。
没有化妆间,胡蒙恩和潘婷只能用随身带的粉底盒的镜子化妆,没有更衣室,两个人换上旗袍也只能在卫生间完成。尽管演出的条件一般,但两位演员一亮相,就引发了社区居民一阵叫好和掌声。“我们昨天通知社区居民来观看,结果今天不单我们安阳社区的居民过来了不少,边上两个社区也有居民来看,他们也想看看南方的曲艺是一种什么味道。”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断桥》选段唱的是水漫金山后,白素贞再到西湖断桥,心里愤懑之余,触景生情回想起当年和许仙相遇的过往,以及对许仙轻信法海和尚的不满。和其他选段不同的是,因为剧情中白素贞心恨不止,所以潘婷在表演的时候,也是一脸严肃,丝毫没有笑容。“别说这段不能笑了,脸上还得带着气愤和伤心的表情,真要在情景上,眼泪都会流下来。”演出后,潘婷告诉记者。
短短5分钟,一曲《断桥》唱罢,座位席后面站着听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把走道都占满了,掌声也久久不能落下。“词,是听不懂,但曲调和演员脸上的表情,是真真在那里,基本上看得明白。”王家胜大伯说他从小听得是京字京音的北方曲艺,最爱的是大鼓书,“可惜现在大鼓书已经没有了”。没听过南方曲艺的王大伯说,一定要来听听这种“婀娜婉约的曲调”,“其实吧,相对于评书、大鼓、坠子这种听得非常明白的曲艺,南方曲艺听的就是特别的唱腔和曲调,演员那一笑一颦,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有讲究的。俩手乱舞,脸上表情乱做的,都是刚入门的。这次来的都是大家,都是很讲究的。”曲艺老饕的点评,让人信服。
“一周的时间,我们要演55场,112名演职人员会分散到天津的每个角落,近的是在城区里,远的有塘沽、杨柳青等远郊区域。”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往天津的12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当中,包括绍兴莲花落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兆海、杭州评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自新等1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都将上台演出,“不少都是师徒同台,比如小热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华带着青年演员金一戈,温州鼓词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方克多带着弟子陈枫,这样的阵容也是非常难见的。”8日参加社区展演的还包括了独脚戏、兰溪摊簧等多个项目。
今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非遗曲艺周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全国主场活动,参加的曲艺类非遗包括全部127个国家级项目,这在中国曲艺类非遗的历史上史无前例。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时间是6月9日。今年遗产日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在文化遗产日前后,将有包括全国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内的3700多项活动同步开展,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国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全民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