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智慧触角伸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城管通”数据后台集约了全城1300多家网络协同单位的实时信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包括公安在内的25000个摄像头视频,林水局的81个水位站点以及气象局的90个雨量站点……“城管大数据”主动服务民生后,甚至可以为城市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即便在零点之后,这座怠速运转的城市仍然保持着合理的公共秩序。在方圆3068平方公里城市上方的5米天空,6628组交通信号灯仍在红、黄、绿三色之间于黑暗中不断闪烁,指引着夜归人安全回家。
似乎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这些昼夜运转不停的信号灯是否需要保养或者轮休,就像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分子。但情况真的会发生意外,48岁的城管信息采集员罗正卿有时也会发现路口红绿灯坏了,这个时候,四个方向的车辆会拧成“麻花”,喇叭声顿时响成一片——在这座车辆保有量超过260万辆的省会城市,任何一个哪怕不是早晚高峰时的堵点,都会打乱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
遇到这种情况,信息采集员会马上拍照,通过“城管通”把现场情况发送回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让指挥中心协调交警部门来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时候,信息还未来得及派给联网的部门,现场执勤的交警已经在开始疏导交通了。
老罗管辖着约一平方公里的地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每天早上7点,老罗要先于早高峰赶到自己的辖区,在接下来10个半小时内,他至少要骑着公共自行车在一平方公里内巡查5次,比如,东面的秋涛北路有没有抛洒物占道、西面的贴沙河有没有人游泳、南面的凤起路有没有人占道经营、北面的艮山西路有没有窨井盖翘起来……
这些细小的城市“微疾”,老罗都会及时上报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分派给各个主管部门与单位,在去年上报的147.5万件事务中,有80%与城管职责并无直接关系。大约有438名像老罗这样的信息采集员,分布在全城561个社区中时刻“找茬”。
在去年“菲特”台风来临时,这座城市地表上529778个污水井盖、118786个雨水井盖以及其他井盖共1254687个,都成为老罗他们重点监控的对象——任何一个井盖的移位,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令人唏嘘的事故。
连接老罗手中“城管通”的数据后台,集约了全城1300多家网络协同单位的实时信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包括公安在内的25000个摄像头视频,林水局的81个水位站点以及气象局的90个雨量站点……即便是在狂风暴雨的台风夜,这个多部门资源共享的应急指挥平台也可以迅速实现有效指挥。
当然,更多人在乎的是被推送至公众眼前的前端产品,过去6个月,大约有24587人成为“贴心城管”APP的注册用户,在这个能够寻车位、找公厕、查违停的服务型官方APP上,每天有无数人会在手机上寻找半径500米之内的空余车位,这个收录着15000个车位的应用软件,从上架至今,一共响应了2787288次用户服务请求。
仍然很少有人会去真正了解城管的全部职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智者管城”方面的大胆尝试。在全国“数字城管”试点8年之后,又在去年成为浙江省第一批“智慧城市”的试点项目,这个项目在联动1000多个部门构建“城管大数据”主动服务民生后,甚至可以为城市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即便是采集8年一手信息的老罗,对这套复杂且全面的城市治理系统也不甚了解。但在过去一年,老罗上传的“城市微疾”,已经从最初的日均30件降到了15件——在这座有着3043块指路牌的城市,老罗每天都会顺着指引,在路上“找茬”,也愿意奔走在“智慧城市治理之路”的第一线,让自己和所有的人生活更加美好。(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