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歌舞剧《印象山哈》商演一年来成效明显

20.01.2015  11:17

近日,一场洋溢着畲风畲韵的大型历史歌舞剧《印象山哈》在景宁县畲族文化中心如约上演,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学专家、游客现场观看了演出。商业化运行近一年来,这台演出已经成为当地畲族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

2012年,在200多位演职人员的努力下,该歌舞剧以《千年山哈》为名进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金奖。”景宁县文化局局长蓝利明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印象山哈》的前身。

这么大一台戏,在把金奖拿回来后,除了里面几个片段,基本上再也没有整台演出过。”《千年山哈》总导演段建平感慨地说,“从1980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以来,共诞生了120多部少数民族大型歌舞剧,绝大多数在会演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景宁在这之前参演的《畲山风》和《畲家谣》也都已被放弃,《千年山哈》要是再被埋没,实在可惜。

千年山哈》要想继续演下去,还需跨越一座座大山。考虑再三,景宁县文化局征询相关专家后决定缩编《千年山哈》,使之走上商业化演出的道路。但是,《千年山哈》的编排原来都由国内知名专家操刀,无论是歌曲、舞姿还是剧情、道具,都是精益求精。如果再请专家,估计要花600多万元。在此关头,只有十五六人的景宁县歌舞团被委以了重任。

程智勇,现任景宁县歌舞团团长,《千年山哈》赴京演出时饰演男主角“佛生崽”:“我们当时说是一个歌舞团,但演出的基本上是一些小舞蹈、小片段,没有缩编大型歌舞剧的经验,对《千年山哈》也不敢随便乱动。”第一个缩编版本在2013年5月试演,参演人数减少到70人,时间减少了20分钟,从5月到10月连演了6场。“每个月演一次改一次。每次演出结束后,都派人守在大门口,观众要提了意见后才能走。”程智勇笑着说。在这期间,几个主创还专门到杭州宋城等地“取经”,往往是看完一出表演就连夜开座谈会。

为了让原本简陋的剧场装上合适的灯光设备,景宁县歌舞团“软磨硬泡”请来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提供灯光设备的公司。“我们最初提供的灯光方案有70%被否定了。”80后徐德鹏如今是景宁县歌舞团的总工程师,非专业出身的他当时天天跟在请来的工程师身后爬上爬下、问这问那,从灯光的使用一直学到了设备的维修。如今,包括徐德鹏在内,歌舞团已经拥有了一批成熟的灯光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4年农历三月初三,缩编后的《千年山哈》以《印象山哈》为名首次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很多观众,特别是景宁本地人,看完之后跑回去把家里人拉过来再看一场。我记得有一位畲族老太太一连看了三场。”程智勇抚摸着因伤而戴的护腰说道,“我们最后把常态化表演时间定在了每周六晚上。

让文化走进生活”,景宁县歌舞团利用大篷车下乡表演的形式,把《印象山哈》送到景宁县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畲妞踏春》、《问茶》等片段成为了村民们必点必看的节目,在景宁21个乡镇传唱,甚至成为市民跳广场舞时的首选舞段。截止到11月底,大篷车共计表演了200多场。除了在景宁演出,歌舞团还把《印象山哈》带到了上海、杭州等城市。

对景宁县委书记林康来说,这台戏更是景宁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希望所在:“景宁经济虽然欠发达,但民族文化非常丰富。景宁有信心、也有潜力让畲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印象山哈》的成功演出既是畲乡景宁近年来文化发展成果的展示,也为我们当前正在全力推进的畲族文化总部建设掀开了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