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彩带成抢手“年货”
春节期间,景宁县鹤溪街道东弄村蓝延兰赶织畲家纯手工彩带,成了热销的“年货”。
“畲族彩带是流传悠久的传统手工艺织品,既可作为装饰物,也可作为腰带、背带等生活实用品。”蓝延兰告诉记者,“而且,彩带还是畲族男女青年定情信物和定亲礼物哦。”
蓝延兰生长在一个彩带世家,从她的太外婆、外婆一直到妈妈,都有一手编织彩带的好手艺,她从小耳濡目染,7岁左右就开始跟着外婆学习编织彩带,经过几十年岁月,经她手编织的彩带不知有多少。
1999年11月,在温州举行的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上,她送展的作品获得最高奖项——特别金奖。
畲族彩带编织没有图样、没有教材,皆由一代一代畲家人手把手教授传承,所有彩带的编织纹样都在心中。蓝延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曾先后编织出“庆贺香港(澳门)回归”字样的彩带,以及织有全国56个民族名称的彩带王,传为美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老手艺渐行渐远,传统手工制作越发显得弥足珍贵。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熟悉了畲族民族传统手工艺,斑斓的畲族彩带尤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的游客都提前向蓝延兰订购彩带,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还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客人向她订购,作为送礼佳品。
彩带,这昔日畲族妇女的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品,走进大城市,走出了国门。
手工编织一条彩带,最简单的图案也需要花费三天时间,一些较为复杂的则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所以,为完成“年货”订单,蓝延兰每年都要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忙碌,加班加点赶制。辛苦的同时,也为家里带来不错的收入。“今年春节,我共接到50条彩带的订单,加上平常的订货,2014年,编织彩带的收入大概有4万元吧。”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蓝延兰还成立了自己的畲族彩带工作室,带徒弟,接待游客、暑期大学生实践团队,免费教授他们编制彩带技艺。据统计,她的工作室2014年全年接待近万人次,成为对外宣传畲族文化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