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打好“民族”牌 以“治水”助力5A景区建设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飞云江之源、瓯江上游,是全省绿色屏障的核心地带,县域面积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7.31万,其中畲族人口1.91万,占11%,设7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44个民族村。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景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开展特色宣传,打造特色载体,淘汰落后产能,坚定决心将县城打造成集中展示畲族风情的5A景区。2015年第一季度,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30%的同时,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幅17.77%,治水促转型势头基本形成。
一、多管齐下凝聚“畲汉”共识。一是提升法制意识。发挥自治县特有的立法权,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市管理条例》,明确县城市容卫生、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市政设施等城市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推进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空间资源使用的市场化,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城市管理网格化,强化“门前三包”,全面引导、培育、提升群众环境意识。二是巧借平台宣传。充分利用《畲语新闻》平台,大力宣传治水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以及深入开展“五水共治”的生动实践、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截至目前,共播报治水畲语新闻151条。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采取集中宣讲、召开座谈会、举办报告会、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深入各民族乡镇村开展“治水”宣传活动。积极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133个文化广场、18个标准化文化礼堂等载体,寓教于乐让群众就近、经常参加治水宣传活动、感受“水文化”。三是进村入户指导。针对民族乡镇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地域性强等特点,组织农技、畜牧等部门的科技人员,以茶叶、食用菌、香榧等特色产业栽培技术、农药化肥科学施用、养殖污染防治为内容的“走村入户”指导。全年共宣传培训74次、培训人次2196人次、入户指导次数316次、发放资料2550份(册),切实提高群众对面源污染的认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避免由于农事活动的不科学造成环境中残余污染物的增加。
二、多方借力强化“治水”举措。一是上下联动,形成“治水”流域合力。景宁毛垟、秋炉与庆元左溪镇、张村乡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治水联盟,每季召开联席会议,同步开展整治活动,建立热线联系电话,经常性开展交叉巡查工作,对交界区域水环境质量进行联合监测并按时通报。为确保飞云江源头水质,景宁于2月4-14日,组织开展东坑区块涉污违建企业集中拆除行动,全面拆除区块11家阀门、钢管企业,累计拆除违建厂房52865.5平方米,置换用地57亩,打响《新环保法》实施后的执法第一枪。二是干群齐心,开展“护水”全民行动。李强省长、丽水市委王永康书记都把景宁列为工作联系点,多次莅景调研指导治水工作,并给予景宁在资金、项目各方面的倾斜和帮助。全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勇挑重担,靠前指挥,担任辖区内治水任务最重的河流“河长”;人大、政协专题调研,出谋划策;职能部门突出重点,分工明确;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热烈响应,积极行动。提前半年完成“清三河”任务,治理“垃圾河”28条42.95公里,整治“臭河”7条33.46公里。三是远近结合,推进“亲水”文化建设。精心建设畲乡之窗、千峡湖、望东洋高山湿地、炉西峡等“亲水”平台,着力打造洗井泼水节、渔灯节、梯田节等一批畲族特色的“亲水”节庆,密集开展“千人共饮源头福水”、“关爱母亲河、放鱼千峡湖”等“亲水”活动,切实增强水文化的覆盖面、渗透力,引导市民形成“节水、惜水、爱水”的生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
三、多措并举凸显“产业”成效。一是“一村一品”汇聚民智。深垟村村民用山林抵押贷款,在村里建起“聚宝盆竹业开发合作社”,发展白茶、农家乐等产业,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23万元,真正做到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李宝村坚持以旅游农业、生态农村、文化农民的“新三农”发展理念引领,农民收入由单纯依赖农业收入转变到现在以旅游收入为主,2014年与深垟村一同获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三石村舍里栏间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周边近300亩土地用于种植蔬果等,农场实现果蔬养殖一体化,成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型家庭农场。东弄村凭借独特的畲族历史文化,开展畲族民间山歌、祭祖功德舞、农耕文化等各项非物质文化展示展演活动,为游客全面展示畲族原生态文化,荣获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命名。二是“一环一线”凸显风情。探索以旅游为导向的山区县城镇化道路,打造“风情之环”。以城区为核心区,建设总长度达57公里的环线绿道,沿线建设民族风情度假区、畲族文化总部、魅力十寨、畲族群众聚居区、畲乡滨水养生基地休闲长廊等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展现畲族文化。挖掘广袤农村真山真水的生态优势,打造“生态环线”。以沿线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古村落、高山避暑山庄、景观农业、生态景区为重要空间节点,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回归自然、品味山水、重拾传统、找寻乡愁”的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三是“一景区一飞地”明确定位。在县外,位于丽水经济开发区的4平方公里“飞地”——丽景民族工业园,作为国家民委异地扶贫开发试验区,成为景宁发展工业的主战场、新增税源的主渠道,彻底解除“两江之源”景宁的工业发展压力。在县内,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要求,将加大生态产品供应作为第一要务,坚定决心将县城作为5A景区来打造,将好山、好水、好茶、好文化、好空气捆绑宣传、销售。目前,鹤溪旧城区改造、红星新城区建设和澄照副城集聚同步推进,中国畲乡三月三、千年山哈、诗画畲山等特色文化精品锦上添花。同时,按照“园区之外无工业企业”的要求,全县已拆除落后产能企业29家,累计拆除厂房面积96602.5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