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美丽乡村入画来
山绿水清、阡陌交通,土墙柴扉、篱笆菜陇,云林小屋、鸡犬相闻……初冬时分,行走于普陀各个村落的田野间,目之所及的旖旎田园风情令人流连忘返,一座座如诗如画的农家村落、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特色产业基地、一张张充满幸福的朴实笑脸,让这片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普陀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增效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社会发展和谐美”的“五美”建设目标,围绕“全域景区化”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乡土文化等特有优势,倾力打造美丽乡村。
蓝图既绘,行动铺开,一场诠释“幸福”、勾勒“美丽”的战役在普陀大地上全面打响!理念更新、村貌之变、产业发展、文化传承,这些交错纷呈的密集转变,以更直观的方式重新界定出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见证着普陀美丽乡村拔节生长的缤纷过程。
科学规划,塑造“处处美”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近年来,普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科学规划、梯度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凝聚各方合力,不断创新举措,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到去年底,普陀共建成精品特色社区(村)48个,美丽村口10个,评选出美丽村落10个,其中干施岙村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启动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一般保护利用村建设8个;启动村庄整治188个,村庄整治覆盖面达到100%;完成5条生态廊道以及北向疏港公路美丽海岛示范线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50.8%,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自2011年以来,渔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6181元增加到2016年的25700元。
美丽乡村“处处美”,科学规划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普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针对性、特色性、民主性“三性”相结合的要求,统筹做好“一村一规划”这篇文章。
在针对性上,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有效衔接,坚持近期规划与中远期发展布局相结合。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确定每个社区建设方式、途径、内容和标准,坚持“同类不同步、同步不同类”和“先易后难”,梯度推进。
在特色性上,注重挖掘社区原有的历史遗迹、传统风俗和风土人情等。展茅街道横街社区修复改造翁家岙祠堂,重点打造“海岛保存最好古村落”品牌;六横镇双塘、五星社区在民居集中区域建造文化、体育广场等基础设施,着力形成海岛村落体育文化建设的样板;桃花镇茅山社区,突出观光农业游和海岛乡村游的“游文化”重点,着力建设桃花岛特色海岛乡村旅游样板……
在民主性上,科学做好精品特色社区规划的定位和深度,既强调规划的高立意,更强调规划的接地气,按照“政府引导、专家评估、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通过村民代表评审会、网格户代表会、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参与贯穿于美丽海岛建设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使规划更具民主性和可操作性。
环境提升,力求“持久美”
普陀北向疏港公路沿线,一个个“美丽村口”引人驻足,令人流连:武岭隧道口边,绿化景观带层层叠叠,出口堤坝斜坡上浮雕形式展现的海岛渔民作业风貌十分特别;塔岭下村口建成的公园式三角绿地,衬托了塔岭下村的文化底蕴;干施岙村口多了生态停车场和供游人休憩的木栈道水库平台;上潘孙村口的3棵大香樟树下是一条廊桥式迂回的走廊,带着浓浓的乡村气息……
“前几年还想到城里去买房子,这几年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我们住的农村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美化了我们的家乡,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心灵。”家住展茅上潘孙村口的杜先生说。
“美丽村口”提升乡村颜值,是普陀全力提升乡村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普陀结合村庄示范整治、农村住房改造等载体,按照现有村庄布局,对宜居宜游宜业的村庄着重抓好“一带、两点、成片”打造,整体提升渔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打造海岛靓丽风景线。
村庄环境日益整齐美观、整洁有序。普陀积极实施美丽海岛精品(特色)社区创建和村庄整治等工作,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深化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5293户,覆盖全区73个建制村。今年,启动10个建制村的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作,新增受益农户2750户;完成20个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其中展茅街道、桃花镇实现全域覆盖;完善落实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全区73个行政村均建有卫生保洁和护绿队伍。
美丽乡村一年“美”过一年。普陀培育打造全区美丽庭院示范带及示范村落等示范区域3处,培育选树全区“美丽庭院(阳台)”示范户50家,评选产生全区“最美庭院(阳台)”典范15户;完成5个特色精品村、5个美丽村口、300户美丽示范家庭创建。此外,普陀还合理选择绿化树种,推行“见缝插绿”,对村主干道两边进行绿化补种、河道整治,新增绿化面积约28000余平方米,全面提高渔农村社区绿化覆盖率。
富民惠民,提升“发展美”
徜徉在虾峙镇河泥漕,高度错落的房屋、醒目的观景平台和游步道、绘了图案的渔家外墙……目之所及的渔村美景映衬出的是一年来河泥漕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擦亮美丽乡村生态底色的实际行动。
去年起,河泥漕启动环境提升改造工程,计划通过几年时间,逐步实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提升整村“颜值”和“气质”。今年11月16日,“碧海蓝天”概念微酒店在河泥漕村开门营业,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总投资超2000万元,21间客房均为海景房。这也是该村自去年打造东海精品渔村以来,投入运营的第三家民宿。如今,环境上的改变,正在“积沙成塔”,带来“美丽经济”,成为河泥漕发展旅游的引擎、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普陀始终把渔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不断夯实渔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利用山海资源、地域特点,做足做好“海”字文章,突出引导渔农家乐的“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着力在桃花、东极、展茅等区域培育发展渔农家乐特色休闲产业,在展茅翁家岙引入产业主体打造精品民宿,扶持和引导渔农户发展家庭渔农家乐。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景观农业、切实抓好农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普陀佛茶、普陀兰花、普陀水仙等一批具有普陀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普陀按照现代渔农业要求,积极培育发展景观高效精致渔农业,进一步延伸渔农业产业链,注重与旅游业、商贸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推动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如白沙岛管委会就在今年10月获评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休闲渔业主题公园),提升了普陀休闲渔业的品牌和档次,促进全市休闲渔业产业健康发展。普陀还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农耕体验区、百草园养生区、海岛渔村“文化游”等项目建设,把潜在的乡村生态资源转变为产业,促进生态和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此外,完善现代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渔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如桃花茅山社区兴旺水果合作社推行“无公害”种植模式,打造大力有机茶特色品牌;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展茅街道林地鸡专业合作社带领几个社区渔农民脱贫致富;部分渔农民积极自主创业,全区共成立128家“家庭农场”。
挖掘内涵,彰显“内在美”
走进普陀干施岙村,树丛与阡陌纵横间,错落有致的房屋建筑群伫立其中,仿佛一幅着浅墨的青绿山水画。
“岁月悠悠走马楼,星火点点五匠馆。”这句朗朗上口的对联,描述的正是“五匠”故里干施岙。近年来,干施岙累计投入320万元建设1200平方米的“五匠馆”,以珍贵实物实景展览和亲身体验立体展现传统渔农生产文化。游客不单可以在此参观了解五匠文化,还可以学做篾竹匠、拉磨、做青饼,来一回近距离的农家体验。
邻里和睦、孝敬老人为荣的传统也渗透在干施岙的每个角落,这里先后被评为全国孝敬村、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干施岙也结合五十佳特色家庭评选,探索星级评定打造村级敬老体系,传承尊老文化,营造“邻里和睦、孝敬老人”的浓厚“孝文化”氛围。截至目前,累计评选星级敬老家庭88户。
如诗如画的风光,古朴淳厚的乡风,敬老孝亲的民风,干施岙村把山地居住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突出观光与体验,并依托文化物质载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自然、人文、环境有机融合,创造了游乐自如的海岛新农村生活。
乡村的美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持续发展,美在深邃内涵。物质逐渐丰裕的乡村,如何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是普陀海上花园城市会客厅建设的题中之义。文化自信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近年来,普陀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化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着力“最美”建设、好家风建设等,扮靓农村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培育新型渔农民,让普陀的农村环境美、风尚美、人心美。如干施岙这般“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正如雨后春笋般在普陀大地上兴起,它们做足美的文章,唱响美的旋律,描绘出了一幅幅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村美人富、竞相发展的新画卷。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的是人们对美好田园生活共同的期盼。而记忆中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正在经普陀人民的巧手,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一幅描绘“美丽乡村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不断砥砺着普陀干部群众在迈向“幸福普陀”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