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惠价值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8.08.2017  05:53

            与西方国家以普世之名推行自己特殊制度模式的“普世价值”不同,“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普惠价值。互利共赢的普惠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以普惠为价值追求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以普惠为价值追求的“一带一路”建设,首次表明世界大国可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方式实现内部经济问题的外向解决、内部经济能量的外向释放,从而实现共赢。深入总结近现代以来世界大国现代化特别是市场化、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在其市场化、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都需要通过经济的对外拓展特别是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来解决国内市场化、工业化积累的问题与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从历史发展来看,这种经济的对外拓展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极端化的方式就是侵略与战争;另一种就是经济的对外殖民,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的经济支配、控制和掠夺。在当今时代,中国要解决工业化、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国内经济问题不断积累从而必须向外寻求突破的难题,就必须另辟蹊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倡议应运而生。这一倡议首次实现了世界大国以普惠价值与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方式来解决国内问题与满足国际需求的有机统一,在利他中实现中国发展,在互惠中达成互信。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具有不同于他者的天下胸怀和世界眼光,能真正以一种负责任的理念实现共进共荣,切实致力于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作为一个实力不断增强的世界大国绝不是世界的威胁与挑战,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机遇。

  在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对比中,“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普惠价值有利于在价值观领域传导、宣示中国理念,切实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软实力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特别是价值观对于周边国家、周边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能力、渗透能力、辐射能力。文化与价值观虽无形但作用更为根本、影响更为深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要注重硬实力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提升。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文化软实力提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和内核。如果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语境下提不出有影响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就无法跳出西方话语霸权,就会处于失语与挨骂状态。“一带一路”建设中所体现的普惠价值正在发生积极广泛的影响,是应大力予以倡导、宣传的价值理念。普惠价值体现了一种主体间性,或称为交互主体性的思维方式,它把每一个国家都视为人类共同体中的一个平等主体、平等成员,共同协商、平等参与、休戚与共、共赢共享,而不是弱肉强食、以邻为壑、丛林法则。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普惠价值也必将为世人更好地认可与接受,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也必将由之获得实质性提升。从更为长远的视野来看,中国要在批判与扬弃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继承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塑造形成一种代表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真正具有全球影响的新型的文明模式,这是中华民族应该给予世界的伟大贡献。普惠价值,应是这一新型文明模式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

  以普惠为价值追求的“一带一路”建设使中国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开始积极主动推进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能成为全球化历史上的巨大分野,其意义有待深化研究。近现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毫无疑问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支配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中基本处于边缘性位。1978年以来,中国将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更是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但较长时期以来,中国主要致力于国内建设、改革和发展,对于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还缺乏战略谋划,对于我们关于全球治理的理念,还缺乏完备的顶层设计。以普惠为价值追求的“一带一路”建设则意味着一个巨大转折,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积极主动参与并推进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这一转折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意味着近现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形成的、今天问题丛生的、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开始进入深刻调整时期,社会主义中国对于世界历史和世界体系的主动参与和塑造作用开始显现,全球化进程新的历史阶段在一定意义上由之开启。二是意味着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呈现出新的走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并走向低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然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如当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今天以普惠为价值追求、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建设,证明了邓小平预见的深刻性,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样一个世界”作出了具有社会主义特点的创造性回答与实践。


作者:李海青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