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6昼夜的生命大营救

02.02.2016  17:08

   国土资源系统平邑矿难救援纪实

  

  图为1月29日,平邑矿难最后一名被困矿工升井获救。陈忠理 摄

  “有人!有人!”

  2015年12月30日上午10时30分,山东平邑石膏矿救援现场,在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刚刚打通的2号救援孔旁,一片欢呼声。

  欢呼的人群中,担任救援现场总指挥的山东省副省长张务锋紧紧握住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刘焕立的手:“谢谢你们!谢谢煤田二队!谢谢煤田地质局!谢谢你们这支队伍!”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救援指挥部技术组组长高广伟多次表示:“你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次救援钻探经验,争取在全国推广。”

  2016年1月29日晚10时50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最后一名被困井下的矿工顺着5号救生孔顺利升到地面,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在这场持续36天的生命救援合奏曲中,国土资源人用不懈地坚持和努力,点亮了生命希望之灯。

  生命救援,国土人时刻准备着

  2015年12月26日下午1时30分,一辆私家车从山东煤田局急驶而出,局第二勘探队队长宁方助、队办公室副主任孟国强紧急赶往平邑县。

  就在几分钟前,宁方助接到局领导电话,要求立即组织救援队伍赶赴平邑石膏矿难现场参加救援。27日凌晨1时,一台空气反循环钻机车、2台空气压缩机和机组人员,以及钻探工程所需的套管、泥浆、配件等已抵达石膏矿救援现场。

  职工和设备分散于泰安、济宁、嘉祥三处基地,且又是在周末时间,第二勘探队如何能在短时间内集结完毕并迅速抵达现场?

  原来,平邑石膏矿难发生时,正值周五,考虑到第二天即是休息时间,宁方助回泰安前与队党委书记王效勤对救援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当天下午安排设备管理人员对已停放多时的空气反循环钻机车电瓶进行充电;以队属煤层气公司为主体,抽调以机长、项目经理为主体的骨干组成救援队伍;设备管理人员开列救援施工所需设备和配件清单,26日一早救援队伍按清单进行设备和配件准备,随时待命。

  主动准备、提前准备,为第二勘探队以最短时间赶到现场打下了基础。

  “我们是钻探专业队,参加过多次矿难救援,是省矿山救援队成员单位,随时做好参与救援准备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交谈中,宁方助从专业角度对主动准备进行了说明。石膏矿体松软易塌,坍塌相当于4级地震的震动,极可能使井下形成大面积坍塌,给井下救援通道的打通带来更大困难。因此,从地面施工小口径救援孔建立井下被困人员生命通道,之后再施工大口径救生孔救人,就成为必然选择。

  接到局通知后,第二勘探队加快准备速度,晚上10时装载完配件、套管、泥浆等装备和材料后,火速赶赴救援现场。凌晨1时,救援队伍抵达现场开始卸车、组装设备,到凌晨3时完成钻探全部准备工作,只待指挥部确定井位即开始施工。

  第二勘探队的责任与担当,只是山东国土人全力参与救援的一个缩影。矿难发生后,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桂鹏吃住在现场,组织协调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救援力量参与救援。接到省国土资源厅命令后,山东煤田局立即作出决定,不讲任何条件、不惜任何代价,全力满足救援需要,先后组织局巡视员武旭仁、副局长郑良村赶赴平邑,负责现场指挥。救援指挥部发现地下水有可能对被困矿工生命形成威胁后,山东煤田局立即从第一、第三勘探队各抽调2台水井钻机,赶到救援现场进行水井施工。山东地矿局鲁南院、七队不仅派出了水井施工队伍,还将矿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任务扛在肩上;局第一地质大队航测遥感中心派人携带两台无人机,于12月27日到达救援现场,按照救援指挥部要求,采用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区开展两个航次航空摄影测量,获取外业航拍数据,连夜进行创建三维实景模型,为现场救援工作提供了直观形象依据;第八地质大队积极主动提供《山东省平邑县德埠庄矿区石膏矿地质图》、《山东省平邑县德埠庄矿区石膏矿地形地质图》;第五地质大队派出16名地质、水工、测绘专家,1月1日~6日进行了应急测量,完成坍塌区1:500地形图测绘0.8平方千米,为应急救援和地表沉降量的统计分析提供了高精度的地形图。平邑县国土资源局万庄镇国土资源所虽然只有几名职工,却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近200名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相关人员也将这种责任与担当义无反顾地扛在了肩上: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在接到淮南矿山救援队技术支持的请求后,立即派出谢文卫等专家,带着钻孔测斜等专用设备赶赴平邑;北京大地特勘救援队公司派人带着先进的空气反循环钻机,从河北邯郸赶到救援现场;陕西煤田地勘队伍虽已改制为企业,仍派出救援队伍带着自己研发的救生舱来到了平邑;河北省地矿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石探厂技术服务人员,在矿难发生的第二天就奔赴救援现场,共同参与救援,为钻具的使用和配套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国土人的责任与担当,为被困井下的矿工带来了生的希望。经过1天多紧张钻探,救援人员成功搜救出11名当班矿工,仍有17名矿工被困井下。虽然初步确定了矿工井下受困位置,但由于运输大巷坍塌严重,井下救援通道打通异常困难。指挥部根据现场专家组的意见,制定了从地面施工救援通道的方案,并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调集省内施工力量的决定。

  救人,既要求速度更要讲求科学

  “不要管别的,打得越快越好……”

  抵达现场后,第二勘探队接到的命令是施工2号救援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钻孔必须准确贯通巷道的要求,第二勘探队制定了不加压、吊着打、勤测井的方案,钻进速度自然不如旁边的1号孔。于是,现场不时出现质疑甚至指责的声音。

  救人时间第一,这个道理第二勘探队的队员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他们更明白,在复杂的地质情况下,只有坚持科学施工,才会一孔中的,真正抢出时间,给被困矿工以生的希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二勘探队的队员默默承受着指责,压力肩上扛、委屈心里憋,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施工方案。

  “救援钻探其实就是钻探打靶,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孔斜。”在多次为被困矿工输送给养的2号孔旁,第二勘探队煤层气公司经理、钻探高级工程师商敬秋介绍说,“根据计算,钻孔孔斜只要达到1°,220米处的终孔位置就会偏离开孔投影点3.5米以上,而井下运输巷道宽度仅3米,这就意味着钻孔孔斜只要达到1°,钻孔就无法与巷道贯通。”

  现场复杂的地质情况,为第二勘探队出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商敬秋说,这里地层偏软、破碎、倾角达20°左右,中间还有大小不等的溶洞,这都是易形成孔斜的因素。破碎、溶洞还会使钻机漏风无法返屑,造成卡钻事故。

  考验他们的还不止这些。当钻进到40米、80米时,又遇到了含水溶洞。其中,80米处的溶洞高压地下水像脱缰的野马,从井口一直喷过13米高的桅杆才落下。看到钻遇含水溶洞,第二勘探队技术人员立即决定停钻止水。他们采取黏土堵、套管加橡胶圈封相结合的工艺,止水后继续钻进。

  钻进至200米左右时,考虑到石膏矿体松软,钻孔还要下放生命探测仪和食物等,第二勘探队再次停钻进行洗井作业,以保证救援孔通畅。去年12月30日凌晨5时,救援队员突然发现气体泄漏,操钻人员预计已接近巷道顶板,随即采取关气自由钻进的方式,几分钟后钻头成功落到巷道底板。

  “就算我们进行了洗井作业,第一次投入生命探测仪时仍然出现了被堵现象。”项目经理杨家锋说,已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的救援队员强忍疲劳,再次进行了透孔作业。

  于是,就出现了被指责和质疑的一幕。张务锋心里清楚,在快与稳的问题上,救援现场的争论有多么激烈,第二勘探队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2号孔成功之后,第二勘探队再接再厉,又于1月3日成功完成了6号孔的施工。

  “遗憾的是,6号孔至今没有发现生命迹象。”杨家锋接受采访时,仍满脸遗憾。

  第二勘探队的坚持,最终得到了救援指挥部和现场所有专家的认可。据平邑县副县长晏伟介绍,在第二勘探队施工完2号和6号孔后,指挥部决定将第二勘探队以商敬秋为主的技术人员吸收为救援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在井下相对较高、坍塌较轻的地方成功贯通了7号孔,避免了被困矿工获取生命给养时在井下来回趟泥水。在5号大口径救生孔钻进170米埋钻后,又是商敬秋提出了解决方案,经过两个昼夜地持续努力,被卡钻头顺利提出钻孔。

  也正是通过2号和7号孔运输的营养补给,才有了奇迹的诞生:在井下被困36天的4名矿工,升井时均保持了较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救援不停歇,国土人都是蛮拼的

  “你一定要好好宣传第二勘探队,好好宣传商敬秋。”北京大地特勘救援队原副经理杜兵建说,“他就是个拼命三郎!”

  商敬秋到底有多拼?去年12月29日凌晨,救援现场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七八摄氏度,操作人员的手套也结了冰。在起钻时,牙钳突然从操作人员已经冻僵的手中脱落,弹到商敬秋的嘴上,立刻鲜血直流。可他只是找了块创可贴贴上,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地面与井下被困矿工取得联系后才到医院去处理,结果是缝了3针。

  其实,为了给被困矿工以生命的希望,像商敬秋这样拼的,在救援现场还有很多。

  57岁的宁方助,2015年4月刚做过胸部手术,从12月26日赶赴事故现场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第二勘探队生产安全部副部长张瑞廷,本来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救援中腰还被扭伤,但一直斜着腰坚守在现场;2号、6号孔施工期间,恰逢冷空气南下,白天最高气温也在0℃以下,现场职工全部被冻感冒、嗓子嘶哑,但大家仍在机台之间不停穿梭,累得实在受不了,就找个地方歇一会儿,这也引起了不了解钻探工程作业规律人的质疑。

  谈到这些经历,煤层气公司副经理牟海萍说:“只要被困矿工还活着,我们就很欣慰。只要能救出他们,我们受再多再大的委屈也无所谓。”

  为了给被困矿工生的希望,救援人员的家属也表现了同样的“拼劲”。

  正在章丘乡下老家为父亲治病的老项目经理谢传波,接到通知后陷入两难境地。勘探队员出身的老父亲一听说矿难救援的事情,当场对他说:“救人是大事,你快点出发吧!”于是,年近50岁的谢传波立即马不停蹄,风尘仆仆火速赶赴救援现场。

  年过五旬的老操作工李继良,接到任务时正在照顾感染肺炎的外孙女。老伴一听说队上安排他去救人,接过孩子就让他赶到队上集合。

  就连武程亮只有4岁的女儿,也是非常的善解人意。当听说周末爸爸还要上班时,她立即哭了起来,可得知爸爸是要去救人时,马上又为爸爸加油。

  矿山总工程师于泽学岳母此前已住院20多天,在救援期间病逝,但他从未离开救援现场一步,因为只有他最熟悉矿山地质情况;12月30日凌晨,2号孔成功穿透后,已连续作业十七八个小时的第二勘探队当班工人体力严重透支,装卸钻杆速度大不如前。在现场警戒的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立刻派来战士帮忙,让本来需要3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提钻过程缩短到了2个小时;看到第二勘探队救援队职工高强度工作后只能吃凉包子,支队战士每天都会做好热汤热菜,送到救援队员手中……

  平邑大救援,一首国土人大爱无疆的生命合奏曲。

  (穆宏、段磊、宁尚知、张静、孔维涛、李先波、马文东、李卉、王海青、李艳丽等人对本文采写亦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