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上网雇人祭祖 是文明追思还是虚情假意?

13.02.2016  11:56

请把孝声带回家:浙江春节“孝”文化网络总动员

   祭祖,是中国人追思先人的表达仪式,清明、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都把祭祖列为重要事项。浙江人很重视祭祖传统,点上香烛,摆上鱼、肉、豆腐干、鸡蛋、米饭、碗筷……,斟上黄酒,再子孙祭拜,最后烧纸钱、金银元。这些年,风俗被年轻一代大幅简化,不少城市地区为了防火,明令禁止扫墓时用明火。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流动性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回乡的人不愿大费周章地扫墓,身在异乡的人更是淡化了祭祖的观念。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开创了一些新的追思方式。

   1上网雇人代扫墓,是否虚情假意?

  网上有一种“代人上坟”的服务,价格100元到3999元不等。顾客付费后,工作人员会代为扫墓,并提供现场直播或录播,时长约20-30分钟。如果客户有其他个性化需求,也可以加进扫墓仪式。

  对于这项O2O服务,有的网友认为:“雇人打扫家人的墓,把荒草拔掉,跟请钟点工差不多,很正常。”

  也有网友表示:“真要有心就亲自去,花钱请人祭祖,成何体统?”

  需要指出的是,“扫墓”和“祭祖”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扫墓突出“扫”的清洁目的,“祭祖”则强调精神层面和仪式层面的追思。花钱请人扫墓,与花钱请人祭祖,人们对后者的争议更大,反对的声音也更大。

   2互联网让追思更文明

  互联网化的追思方式“网上祭奠”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受到了殡仪馆的追捧。在一些网上祭奠平台,市民可以给逝去的家人搭建虚拟纪念馆,并通过留言写文章、虚拟献花、虚拟扫墓、家庭追思等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缅怀和祈福。

  现代的网上祭奠和传统的扫墓祭祖,孰可孰不可,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也都有选择权。关键在于,有没有达到追思的精神目的。

   3 “孝”课堂:春节不到现场祭祖≠不孝

  作为中国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祖的到场率和仪式一直被视为衡量一个人孝或不孝的重要指标。谁家的墓地荒草凄凄,常年无人祭拜洒扫,外人就会说这家的子孙不孝。

  其实,祭祖是“生前之孝”的延续,如果老人生前不被家人善待,死后有再多的子孙扫墓又能如何?从家族发展的角度看,祭祖重在通过先人生前事迹的传讲,传承家风,实质比形式更重要。

  据腾讯大浙网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祝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