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千门万户中
20.02.2018 09:51
本文来源: 文化厅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春节期间,让我们一起探寻这越来越浓郁的年味,和无处不在的年俗……
年味,可以是山村里的一台好戏——在浙西小城庆元的山沟沟里,这出戏已上演了近40年。小年夜晚,月山村晚再次如期上演。过年期间来到月山,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高手在民间”。前一分钟分明还在厨房里忙活着,下一分钟他们就上了舞台,无论是山村小调,还是相声小品,信手拈来。
在浙江的乡村里走走逛逛,只要听到锣鼓一响,年味便扑面而来。从绵延了千百年的社戏,到如今,“村晚”已然成了浙江乡村的文化符号。今年春节期间,在全省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里,村民们用5000多场“村晚”,迎来了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一个个充满年味、农味、文化味的节目,在这个万象更新、生机勃发的季节,不断播下梦想和希望的金色种子,记录着浙江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描绘着开拓与创新的发展蓝图。
年味,可以是对过往岁月的一次深情回眸——每年春节,金华市武义县桃溪镇东垄村都有一项特殊的习俗:迎大蜡烛。村里家家户户献出一支支红蜡烛,熔进一只大木桶内,浇注成一支大蜡烛,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每年这个时候,东垄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身着盛装来到村中心操场,参与活动。这项起源于宋代的新年习俗,如今已经成了全省民俗类35个非遗项目之一。
过节,就该有节日的仪式感。过年的仪式感,都融在了这一项项习俗当中。在浙江,非遗绝不是深藏在文化馆、博物馆中的展示品,而是切切实实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淳安儒洪村,延续了600多年的“赶十八”活动热闹依旧。每到正月十八这天,村子里就摆起流水席,打麻糍、做米粿等年俗活动纷纷上演,村民们的亲朋好友纷纷赶来参与盛事。文化礼堂更是热闹,村里会专门邀请戏班子来表演节目。在瑞安,每年春节,一项独特的年俗——卖技,就会出现在街头。卖技是以口头演唱为表演形式的一种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卖技先生手提灯笼,走街串户表演。说唱的内容也都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这项年俗在瑞安,有着“唐代起因,年年贺乡亲,流传到如今”的说法。
每一场非遗年俗活动,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深深企盼,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在浙江,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百态年俗,而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春节,许下愿望、送上祝福最传统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贴春联、送福字了。匆忙赶回家团聚的人们或许不会想到,春节前的第一抹红,会在人潮涌动的铁路杭州东站不期而遇。2月初,浙江省书协幸福路服务小分队来到了铁路杭州东站,现场为回乡旅客写对联和福字。旅客们本都已经拿满了大包小包行李,却仍旧不忘带上这一抹火红的祝福回家。
看,每到临近春节,人们依然忙着置办年货,假期一到,立马急着赶在年三十前回家与亲人团聚。那种过年的情结,分明还在,历久弥新。那所谓“淡”了的,并不是年味,而是承载年味的载体和方式。幸福路小分队的书法家们,正是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帮助人们寻回“年文化”。
不,不只是这些书法家们。在浙江,有500支这样的文化文艺小分队,在春节期间,奔走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他们如一支支文艺轻骑兵,将喜庆的文艺节目和文化活动,送到百姓的家门口。在山的那边,由戏剧“梅花奖”得主组成的省剧协“戏相逢”戏曲惠民小分队将高水平的婺剧演出送到了丽水松阳的小山村;在海的那边,舟山市组建上百支文艺小分队,将歌舞、小品、越剧等节目,送到全市的街道、社区,甚至偏远海岛。
年味,在浙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这个春节,我们不妨去贴一次春联、看一场“村晚”,在传承不衰的年俗中找寻让我们醉心的民族气质和人文形象,在丰厚的文化意蕴中体会民族文化的美与韵。
本文来源: 文化厅
20.02.2018 09:51
赏非遗逛灯会看演出办村晚:过年过出文化味
赏非遗、逛灯会、看演出、办村晚……文化厅
铸精神家园造“村晚”品牌 浙江丽水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出行小轿车,住房小洋楼,文化厅
浙江图书馆举办“文化浙江·阅读先行”系列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