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幅明清肖像画展出 史可法等历史名臣显"真容"

05.07.2015  12:08

  “以中国乃至世界绘画艺术史的视角重新认识、研究明清肖像画的艺术价值,对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0余幅明清肖像画3日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谈及明清肖像画的艺术价值时如是说。

  此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与南京博物院共同举办,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古代肖像画收藏与研究的权威单位,该展中的不少展品被选入美术教科书和多种艺术史研究著作。其中不乏史可法、关天培、曾国藩等历史名臣的“真容”。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说,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借助相机等设备记录人物事件中的诸多片段,而在成像技术发明以前,要想留住亲友容貌,无疑只有依赖书画家手中的笔墨纸砚,创作人物肖像画以供后人瞻仰。

  中国的人物肖像画历史悠久,从商代就有记载,至唐朝达到创作的繁荣时期。宋代时期由于山水画备受推崇,原本居于画坛主流地位的人物肖像画遭遇冷落。明清时期,人物肖像画的创作一改积弱的态势,涌现了曾鲸、徐璋、禹之鼎等杰出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人物肖像画的绘画技法、表象方式、风格特征进行了创新。特别是留存数量最多、隐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尊祖敬宗的先人像,构成了中国古代肖像画的主体。

  在历经汉唐宋元的延续与嬗变之后,明清肖像画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并形成鲜明特色与完善体系。明清肖像画家师承的是民间写真术,同时又将西洋绘画中精湛的造型技术融入其中。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状态下的明清肖像画既是对当时人物的真实记录,也用生动鲜活的作品诠释了中国传统绘画善于吸收、借鉴先进绘画经验的内在活力。

  据石金鸣介绍说,此次展览是继“扬州画派”、“吴门画派”、“金陵画派”、“陈之佛”和“傅抱石”之后,南京博物院在山西博物院举办的第六个展览。展览精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肖像画作品近百余幅,民众可一睹史可法、关天培、曾国藩等历史名臣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