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聚焦浙江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绿色时报11月3日头版头条报道
浙江样板,生态文明“落子”现代林业经济 ——聚焦浙江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系列报道·综合篇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绘就了壮丽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画卷之上,熙来攘往,尺树寸泓。
当前,浙江的如椽之笔依旧行云流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富民林业”“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国家林业局已将浙江列为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希望浙江充分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
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表示,林业经济具有绿色、循环、低碳的重要特征,是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林业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建设“两美”浙江的责任担当,实现林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调整步伐,探寻前进方向
浙江林业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浙江以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8%的林业总产值。尤其近10年来,全省林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势头强劲,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附加值明显增加。
值得自豪的是,浙江林业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培育市场化经营主体等多个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先后成立了全国首家林业行业担保公司和首家林业行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认定工作,林业“块状经济”特征明显,形成了一大批颇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仅“十二五”的成绩便足见浙江林业的实力:全省流转林权1586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2.3亿元;建立股份制合作社79家、家庭林场1294个;社会资金投资林业超过500亿元;林业产值年均超过4000亿元,农民人均年林业纯收入3219元。
奔跑的浙江林业,不忘适时调整步伐。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浙江林业乃至中国林业的战略机遇,已从加快发展、扩张规模转变为加快转型、提高质量。
浙江省林业厅党组成员陆献峰表示,浙江林业需要沉淀,还有些难点亟待破题。从发展动力上看,林业生产要素制约的矛盾凸显;从产业结构上看,林业经营主体“低小散”问题突出;从社会功能上看,林业经济的富民潜力远未发挥;从发展环境上看,支撑林业经济的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从产业政策上看,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尚未健全。
而现代林业经济,正是浙江林业冲关的重要突破口。
陆献峰认为,现代林业经济是集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于一体、涵盖一二三产的复杂的经济运行系统,其良性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林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规律;人力和自然力有效结合的规律;综合发挥多种功能,满足多种需求的规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相互交织的规律。
观念的更新,往往是现实变化的先导。在奔向现代林业经济的道路上,浙江林业方向清晰、策马扬鞭。
突出重围,制定战略决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破重围。那么,浙江林业提质增效的瓶颈具体体现在哪儿?又该从哪些具体方面突围呢?
其实,浙江林业的困境,也是全国林业普遍存在的困境。由于林业生态资源存在的特殊性,如生产经营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技术进步慢、劳动生产率低下、比较效益不高等问题,导致其不但难以有效吸引生产要素,反而更容易使要素流向其他领域。
再以产业结构为例。浙江林业产业的经营主体是民营经济,其中以林农、合作社和小型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比例很低,这些“低小散”的经营主体竞争力偏低,生产经营粗放,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
而现代林业经济的特性,恰恰是破题的“密钥”。现代林业经济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经营管理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劳动主体技能化和生产绩效高优化。也就是说,当林业生产要素集中后,资金、人才、管理等因子有效汇集后,现代林业经济的创新性便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涉及生产条件、产权管理、财政政策、金融支撑、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因此,浙江省明确提出了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方向是:把握经济规律和林业规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林业综合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力为目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强化金融、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构建组织方式优化、技术装备先进、产业体系完善、要素流通流畅、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显著的战略发展格局。路径是:市场主导、政策引导、改革推动、创新驱动、需求拉动。
林云举表示,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创新思维增活力……浙江林业的思想战略,意味着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重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也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战略目标的继承和提升。
任重道远,浙江初尝硕果
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何从时间进程中把握“加快速度”与“加快转型”?如何从空间格局中审视“扩张规模”与“提高质量”?浙江林业的探路或成为全国林业发展的风向标。
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依然是主战场。在陆献峰看来,未来一二三产并非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必须融合发展。他解释,在现代林业经济格局中,一二三产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旦某项产业为零,那么必将影响整个产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格局。
然而,要使一二三产相乘,并得出最佳数值,浙江林业就必须沿着既定方向与路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金融支撑、拓展产业平台、发展现代流通业和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位于金华市的锦林佛手有限公司就是浙江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它以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让企业和林农初尝硕果。
公司董事长张锦林介绍,近年来,公司在资源、市场、政策等因素的主导下,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共研发了30多个专利,拥有4个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获得了两个地理标志授权,尤其是破解了佛手不易保存、不易运输的难题后,产品逐渐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
为让一二产实现质的飞跃,张锦林又将目光投向了三产,实现种植、加工与旅游相结合,通过三产带动一二产。去年,在三产的带动下,一二产的产值实现了猛增,三产产值更强,是前两者之和。
行走在以佛手主题文化为主的锦林佛手文化园,看到佛手种植区、小小动物村、科普教育基地、儿童乐园等场所人声鼎沸的场景,张锦林兴奋地说,既能满足人们休闲、养生、观光的需求,又能促进佛手系列产品销售,何乐而不为呢?
统计显示,锦林公司辐射带动农户近1000户,种植佛手面积逾3000亩,为林农累计增收超过7000万元。尤其是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林业经济的优势。
林云举表示,浙江是个多山的省份,未来一段时间,要继续发挥山区的资源禀赋和环境优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推进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试验区,把浙江建设成现代林业的样板区,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而今,美丽浙江、美好生活,正在绿水青山中孕育着。(记者 吴兆喆 王淳 何晓玲 通讯员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