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时报敲门行动走进玉公桥社区

10.06.2016  19:20

银龄结对互助”让老人不再孤独

李奶奶高兴地讲起以前的故事。

徐奶奶和志愿者。

艾叶飘香,又是一年端午。“端午安康!”昨天下午一敲开李珠凤奶奶的家门,志愿者何爱中就大声说出这句话,引得李奶奶一个劲儿地说“贴心”,伸着双手把何爱中请进了房间。

送上端午的粽子,陪老人聊聊体己话儿,时报关爱独居老人的“敲门行动”昨日走进了下城区朝晖街道的玉公桥社区,与我们一起的,是玉公桥社区金拐杖助老服务社的志愿者。

说是喜欢静 话却讲不停

我年轻时包粽子又多又快

估计从一住进玉公桥社区,李奶奶家的房子就没有再装修过,墙壁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一进房间,何爱中就注意到了餐桌边上的一大堆药:稳心颗粒、黄芪生脉饮……“李阿姨,您这么多药,自己吃的时候可得注意啊,别吃重复了,还得留心一下保质期。

好,好。”李奶奶叠声说着,指了指手边上的小药盒,“我都放在这里的,不会弄错。”李奶奶告诉大家,自己已经79岁,腿脚还算硬朗,就是心脏不好,人也容易晕,除了买菜下楼走走之外,很少到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去,“我还是喜欢静一点。

虽然嘴里说着喜欢静一点,但看到有人来看望自己,李奶奶的高兴还是溢于言表。从自己参加工作给杭州饭店送菜,讲到孩子孝顺,常常买鱼烧给自己吃,说到端午,还问记者:“小的时候端午有没有在头上用雄黄酒写个‘王’字啊?”看了看我们送上门的粽子,还会“炫耀”,“我年轻时包粽子又多又快,每次都用竹竿挂起来分给大家。

那现在还包吗?”听了李奶奶的话,何爱中忍不住问,“不知道现在大家还有没有口福?

现在?”李奶奶摆摆手,“现在手不灵活,早几年就不包了。前几天还是社区里包了粽子送给我呢。”何爱中叮嘱李奶奶,粽子都是糯米,不要一次吃太多,年纪大了肠胃功能退化,容易积食。李奶奶笑着说:“好,好。

社工少、老人多

社区自建“银龄结对互助

离开李奶奶家,我们敲开了玉公桥社区51幢的徐培濂老人的家门。

去的路上,社工小潘告诉说,徐奶奶的眼睛患白内障,手术过,看人会模模糊糊的。何爱中听了,默默记在了心里。

刚到徐奶奶家,何爱中抢先进了房间,把徐奶奶身前鞋子、椅子等障碍物移开,扶着徐奶奶坐下,自己才拿了椅子坐在徐奶奶旁边,开始询问“平时谁来帮忙买菜烧饭”“有没有人带着一起散步”……听到有人帮忙送菜,女儿也常常来陪伴,何爱中才放心地点点头。

像李奶奶、徐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在玉公桥社区还有160多人,“社工少、老人多,人手不够”是老小区存在的普遍现象,像玉公桥社区,老龄人口占到了社区人口的23%。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社区组建了“金拐杖”助老服务社,自建“银龄结对互助”,从最开始的16人发展到了如今的120多人,何爱中就是其中一员。“每人结对3名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老人的子女不常在身边,就更需要我们这些老邻居来帮忙了。

虽然李奶奶与徐奶奶都不是何爱中结对的老人,“但都是邻居,都应该关心的。”何爱中说,自己今年已经59岁了,跨过60岁就算是老人了,“谁都会老,我们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加入‘银铃结对互助’,把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传承下去,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也能有人这样陪陪我们。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丛杨 通讯员 徐春燕 文/摄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