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江干欲打造河道治理地方标准
投资7.58亿元 实施147个治水项目
江干欲打造河道治理地方标准
2017-02-14 3版
记者 孙钥 通讯员 舒也文 赵治舒
治水进入第四个年头。
底子薄、基础差的江干区,愣是交出了一张满好看的成绩单——累计投入30余亿元,实施项目500余个。特别是2015年勇夺浙江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2016年又成功创建“清三河”达标区。
攻坚之年怎么做?
昨天召开的江干区剿灭劣V类水专项行动现场会上,今年五水共治任务并不轻松——计划投资7.58亿元,实施147个治水项目,消除辖区内所有劣V类河道。
水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
目前,江干区水质处于劣Ⅴ类的河道还有25条(段)。其中有20条,累计6个月以上水质为劣Ⅴ类;另外5条,个别月份为劣Ⅴ类,水质尚不稳定。
“25条河道,大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笕桥街道、彭埠街道等。”江干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陈宏说,水质差,问题出在三个方面:一是外来人口多,农业面源污染得不到根治;二是市政设施基础薄弱,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只能是权宜之计,难以彻底实施;三是水体流动不佳。
水里的问题,根子还在岸上。
比如现场会所在地,2300米的六号港(笕桥段)。
这条河算得上是民间河长张华毅的“母亲河”,“小时候游泳、钓鱼虾的好地方,水质不错。”后来河边住的人多了,沿河还搭起了棚子,河水慢慢浑浊了,“游泳肯定是不可能了。”
去年开始,江干区对六号港做“手术”,先后实施了违法建筑拆除、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等多个举措,这才有了现在的整洁河面和堤岸。
由于河岸沿线未实施统一绿化,总体环境还不算好,水质也一直上不来。
首提河道地方标准
今年江干区的“治污消劣”要和城中村整治同步推进。
就拿六号港(笕桥段)来说,流经浜河、黄家、黎明、笕桥四个社区。“今年5月底前,黎明社区部分实施征迁,涉及600余户居民。”笕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伟民说,笕桥社区征收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此外浜河、黄家两个社区的综合整治也要跟进。
拆迁一落实,六号港的整治立即进场——计划是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泵站提升等,彻底消除劣V类,全面提升河岸环境。
消除劣V类,只是第一步。
江干的想法是,不断提升综合水环境,打造出一条条“外观美丽的、充满韵味的、富有特色的”城中村景观河道。
为此,他们专门针对河道提出自己的地方标准——“五化两好”,一共有7条,分别是洁化、序化、绿化、亮化、文化以及设施好和配套好。
每一条细致又具体。比如洁化,要河面干净,无漂浮物、无污花;河岸整洁,视觉范围无垃圾、无卫生死角。绿化呢,已整治河道绿化精致大气;未整治河道沿线无死树、无缺株、无黄土裸露、无杂草丛生、无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