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浙江日报报道:今年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启动

18.04.2016  23:52

4月18日,浙江日报报道《今年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启动——千余领导干部接受审计监督

本报记者 沈吟 通讯员 王家华 孟明

     全文如下:

  3月下旬,54名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式启动。根据统一安排,4月底之前,各市、县(市、区)也将上报今年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预计今年全省将有千余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它和一般的审计有何不同?重点审计什么?怎么审计?一旦审计出问题,该怎样处理?今年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来到省审计厅采访。

   念好“紧箍咒” 反腐有实效

  一组来自去年的数字,显示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及腐败预防治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5年1月至12月,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对977个单位、1209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违规金额9.7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5.33亿元,增收节支7.75亿元。而审计处理的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中,移送司法机关4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41人。

  如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据介绍,主要的决定因素是领导干部任期的长短和任期内是否曾接受审计,根据相关规定,尤其是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集聚的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要确保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而具体人选,每年由组织部门提出建议名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负责。联席会议一般包括纪检监察、组织、编制管理、人力社保、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审议通过后,再由审计机关报请政府行政首长审定后,纳入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计划安排实施。去年,省发改委也被吸纳成为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016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建议,我省将对33个单位、54名省管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市县党政主要领导22名,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9名,国有企业主要领导9名,高校党政主要领导12名,市公检法系统主要领导2名。其中11个市县、6所高校为党政主要领导同步审计,4家国有企业为董事长总经理同步审计。4月底之前,各市、县(市、区)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也将上报,全省将有千余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并在年底前完成。

  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为主线。简而言之,就是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管理上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效果如何、是否有问题。领导干部不仅在任时会被审计,即便离任了也会被追责。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前移监督关口,把审计监督挺在法纪监督之前,不断增加任中审计的比重。据了解,目前我省经济责任审计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目前,省一级层面中离任审计仅占约10%的比例,绝大多数是任中审计。放眼全省,任中审计占比也超过半数。“对在任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可以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避免‘秋后算账’。”省审计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这些“责任田” 容易出问题

  一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也是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尽心履职的记录表。

  2015年的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领导干部尽职履责,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财经纪律观念淡薄,依法管理经济事务能力有待提高。

  领导干部容易在哪些方面出问题?每个岗位的领导干部有不同的职责,审计部门也据此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

  市县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政府债务、投资项目、土地管理、机构编制控制等问题,仍是各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较快,融资成本较高,偿债风险开始加大。而在土地管理方面,土地指标紧张和用地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土地优惠招商的效果不太理想,个别地方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质量较差。

  而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审计中发现,个别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经营风险管控不力,任期内企业盈亏不实,还存在违规发放薪酬、持股等问题。

  在对高校党政领导的审计中也发现,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仍是问题易发多发领域,成人教育和对外合作办学管理不严,后勤和下属经营单位监管不到位。

  “对于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将跟踪落实整改,提高审计查处问题整改率、审计移送事项成案率和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率。”省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是对领导干部履职的审计,但也能从中发现一些亟待注意的问题,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意见建议。

   应审尽审 推进审计全覆盖

  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早、起点较高,近年来创新举措也不断。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省就开始实施国有企业经理、厂长承包经营审计;一些市县的党委政府开始向审计机关交办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1996年,浙江又在全国率先开展地厅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2001年,我省开展第一个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试点;2009年,省审计厅在新昌试点,创建了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以往,对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部门往往参考书面审计结果报告为主。自2014年以来,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省委组织部全程介入经济责任审计,立体全面了解审计情况,省审计厅与省委组织部密切合作,建立了面对面交流汇报制度,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精准度。

  审计进点前,省委组织部向审计组介绍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信访反映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审计中,省委组织部会同审计部门走访审计组,重点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审计后,及时听取各审计项目负责人的情况汇报。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对干部形成了有效监督。根据审计提供的情况,省委组织部及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年度总结考核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结果运用的意见建议。去年,各审计组通过审计发现反映省管领导干部问题106个,提出建议意见69条。

  对问题比较突出、廉政风险比较大、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个别领导干部,组织部门及时进行谈话提醒,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据了解,2016年,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围绕“发展、改革、法治、反腐”主题,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把审计监督挺在法纪监督前面,促进领导干部尽职履责。

  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如何,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如何,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这些都是2016年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同时,审计机关坚持实事求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到因时因地具体分析。“对那些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只要是符合改革方向、实际效果好、经过集体研究、没有发现利益输送的,就要大力支持并及时总结,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改废’,坚定不移地当好改革的促进派。”省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4月18日,浙江日报分别报道《今年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启动——千余领导干部接受审计监督》。

     全文如下:

  3月下旬,54名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式启动。根据统一安排,4月底之前,各市、县(市、区)也将上报今年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预计今年全省将有千余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它和一般的审计有何不同?重点审计什么?怎么审计?一旦审计出问题,该怎样处理?今年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来到省审计厅采访。

   念好“紧箍咒” 反腐有实效

  一组来自去年的数字,显示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及腐败预防治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5年1月至12月,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对977个单位、1209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违规金额9.7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5.33亿元,增收节支7.75亿元。而审计处理的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中,移送司法机关4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41人。

  如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据介绍,主要的决定因素是领导干部任期的长短和任期内是否曾接受审计,根据相关规定,尤其是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集聚的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要确保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而具体人选,每年由组织部门提出建议名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负责。联席会议一般包括纪检监察、组织、编制管理、人力社保、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审议通过后,再由审计机关报请政府行政首长审定后,纳入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计划安排实施。去年,省发改委也被吸纳成为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016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建议,我省将对33个单位、54名省管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市县党政主要领导22名,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9名,国有企业主要领导9名,高校党政主要领导12名,市公检法系统主要领导2名。其中11个市县、6所高校为党政主要领导同步审计,4家国有企业为董事长总经理同步审计。4月底之前,各市、县(市、区)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也将上报,全省将有千余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并在年底前完成。

  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为主线。简而言之,就是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管理上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效果如何、是否有问题。领导干部不仅在任时会被审计,即便离任了也会被追责。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前移监督关口,把审计监督挺在法纪监督之前,不断增加任中审计的比重。据了解,目前我省经济责任审计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目前,省一级层面中离任审计仅占约10%的比例,绝大多数是任中审计。放眼全省,任中审计占比也超过半数。“对在任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可以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避免‘秋后算账’。”省审计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这些“责任田” 容易出问题

  一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也是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尽心履职的记录表。

  2015年的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领导干部尽职履责,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财经纪律观念淡薄,依法管理经济事务能力有待提高。

  领导干部容易在哪些方面出问题?每个岗位的领导干部有不同的职责,审计部门也据此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

  市县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政府债务、投资项目、土地管理、机构编制控制等问题,仍是各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较快,融资成本较高,偿债风险开始加大。而在土地管理方面,土地指标紧张和用地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土地优惠招商的效果不太理想,个别地方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质量较差。

  而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审计中发现,个别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经营风险管控不力,任期内企业盈亏不实,还存在违规发放薪酬、持股等问题。

  在对高校党政领导的审计中也发现,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仍是问题易发多发领域,成人教育和对外合作办学管理不严,后勤和下属经营单位监管不到位。

  “对于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将跟踪落实整改,提高审计查处问题整改率、审计移送事项成案率和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率。”省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是对领导干部履职的审计,但也能从中发现一些亟待注意的问题,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意见建议。

   应审尽审 推进审计全覆盖

  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早、起点较高,近年来创新举措也不断。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省就开始实施国有企业经理、厂长承包经营审计;一些市县的党委政府开始向审计机关交办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1996年,浙江又在全国率先开展地厅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2001年,我省开展第一个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试点;2009年,省审计厅在新昌试点,创建了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以往,对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部门往往参考书面审计结果报告为主。自2014年以来,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省委组织部全程介入经济责任审计,立体全面了解审计情况,省审计厅与省委组织部密切合作,建立了面对面交流汇报制度,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精准度。

  审计进点前,省委组织部向审计组介绍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信访反映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审计中,省委组织部会同审计部门走访审计组,重点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审计后,及时听取各审计项目负责人的情况汇报。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对干部形成了有效监督。根据审计提供的情况,省委组织部及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年度总结考核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结果运用的意见建议。去年,各审计组通过审计发现反映省管领导干部问题106个,提出建议意见69条。

  对问题比较突出、廉政风险比较大、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个别领导干部,组织部门及时进行谈话提醒,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据了解,2016年,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围绕“发展、改革、法治、反腐”主题,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把审计监督挺在法纪监督前面,促进领导干部尽职履责。

  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如何,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如何,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这些都是2016年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同时,审计机关坚持实事求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到因时因地具体分析。“对那些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只要是符合改革方向、实际效果好、经过集体研究、没有发现利益输送的,就要大力支持并及时总结,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改废’,坚定不移地当好改革的促进派。”省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