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临安城乡全面打响水环境保护战

25.11.2014  19:09

精耕”城市,“细作”农村,铁腕“治岸

临安城乡全面打响水环境保护战

2014-11-25  A5版

  “五水共治”扮靓湍口镇二联村  

  ■临安记者站 管光前 通讯员 董国梁

  作为太湖、钱塘江两大水系源头,目前又正致力打造“百里画廊,千里画卷”,对于临安来说,治理水环境,不仅关乎“三美临安”建设,关乎国家级生态市的“含金量”,更攸关两大水系流域的环保责任。

  临安的“五水共治”该如何破题?决策者将目光投向了占全市人口80%的农村地区。制订了农村“治水”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打造“河道洁、水体清、饮水纯”的农村水环境。使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户受益率达80%以上。

  除了全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临安还强势推进山核桃加工、畜禽养殖、造纸、节能灯、线路板等涉污行业的整治,大力推进城市净污能力建设,着力使城乡水环境好上加好,努力建设“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美丽新临安。

  人工湿地,农家乐村的新“标配

  用取自小溪中的鹅卵石砌成的花坛,拙稚中透着古朴和雅致。花坛里,一串红怒放一路;村口,一座仿古廊亭沿溪而建。捧一杯农家茶,凭栏而坐,听远处画眉噪林,看溪中鸭子嬉水,游鱼数点,你不觉中会忘了时间。

  梳妆一新的临安太湖源镇白沙村,把农家的质朴和山乡风情恰到好处地掺揉到园林设计中,散发着更浓郁的宜居宜游气息。事实上,白沙村的蜕变,除了“面子”上的焕然一新,更有隐匿在房前屋后、村巷里弄之下的一个“里子”工程的大变革——它,便是污水处理系统。

  今年年初,临安打响“五水共治”环境战,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成了治污首要工程。白沙村作为临安知名的农家乐特色村,成为首批纳入生活污水治理的临安11个农家乐特色村之一。经过不到半年的建设,白沙村污水处理工程终于投运。

  站在污水处理工程最末端的人工湿地的出水口,接一杯经净化处理的清澈得犹如山泉的“污水”,你会难以相信这样的事实:它的“前身”曾是生活污水。临安市“五水共治”办公室(简称“五水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净化处理的污水,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是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中要求较高的一类。

  现场工作人员为记者揭示了污水由浊变清的“线路图”:餐厨污水先流到建在各自家中的隔油池中进行初沉、隔油处理,卫生间的污水进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沉淀、初步分解,再加上洗涤废水,把这三种废水通过管网,集中输送到污水净化池进行处理。进池前,先由隔栅拦截,除去手纸、杂物等大颗粒悬浮物,流入调节池、厌氧池和好氧生化池,去除污水中的COD和BOD,同时将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被降解的有机物,把大颗粒污染物分解成小颗粒物质,然后通过冲氧曝气进一步降解各类污染物质,再到复合生态池脱氮除磷,最后经人工湿地的过滤和吸附细小悬浮颗粒物后排放。

  临安市“五水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之前,包括白沙村在内,临安有不少村都曾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早期的污水净化设施多数是无动力,排放标准低,只有少数是微动力,像这种微动力+复合生态池+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的更少了。而且不管从资金投入、户内改造、管网建设、处理终端、工程质量,还是后续管理,都前所未有。“每个农家乐村投资普遍在400万元以上,最高的要1000万元。光安装一个隔油池,小的也要三、五千,大的得一、二万。以前一个村建一个污水处理站,很好了,现在建四、五个甚至七、八个的都有,而且所有‘农家乐’村都配建了人工湿地。

 

  四级监管,工程监理的新革命

  临安全市共有298个行政村,今年的农村净污工程共在临安158个村全面开建,象农家乐村那样高规格建设的毕竟少数。多数村都是普通自然村,投资普遍在200万左右,那么,”2.0版”在这些村是如何体现它的先进性呢?记者走进了天目山镇几个正在建设农村净污工程的村庄做了一番打探。

  吃过中饭,临安市天目山镇白鹤村党支部委员王柱良就径直前往村西头的山湾头,这里正在挖沟铺设污水管网。下午,这段管网即将覆土回填,覆土前,他要去看一下污水管的接口和弯头是不是都接好了,有没有漏水。

  自村里的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动工以来,象这样的工程质量监理,他和另一个支委管金华每天都要盯着,“谁有空,谁到场。”负责施工质量监管的还有一个专业监理,他每隔两三天也要来一趟,抽检关键环节的施工质量。“他很严格的,每次来,都要拍照的,一旦发现施工不达标,要挖掉重建。”“包工头”施利生说,“所以,每做一段,我们都会打电话让村里的两个支委来看看,他们认为可以了,签了字,我们才接着做。

  除了监理公司和村里双重监管,天目山镇的质量监督小组分管领导和市“治水办”的技术指导组三差五也要到村里抽检。“四级”把关,确保工程质量监管不留“死角”。

  临安市“五水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临安给今年实施的158个村的农村净污工程制定了“八分、八统、三编、三审、三验收”的工作机制。在治理方案和工程造价的审定、招投标、建设以及施工质量监管等方面都有更严苛的规定,确保“里子工程”经久耐用。

  “五水办”组建了一个市级督查、镇街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五水共治”办整合专业技术力量组成专业巡查组,对158个村轮流跑、循环转,重点抽查工程质量;镇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质量管理人员采取现场检查、看台账、查施工监理日记、走访群众等形式开展巡查。所有隐蔽的分部、分项工程均实行拍照、记录、签字,确保有据可查、有责可追。未经签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项目建成三年内,由施工单位负责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期间,若发生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管道破损、管网堵塞、设施损坏、不达标排放等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

  临安市能源办主任陈生东就是抽调到市“治水办”的技术指导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象他这样代表市级层面负责各村施工质量监管的共有8个人,他们被分成三个组,负责昌化、於潜、玲珑三个地区。 “今年,我基本上天天都在下面跑,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跑三个镇10多个村。

  生态养殖,农村治水的新命题

  影响农村水环境,除了生活污水,生产污水也不容小觑。对养殖业的排放治理,就成了临安开展农村治水的新命题。

  前不久,临安锦城街道横街村苕溪畔一座占地1600平方米的养猪场被推平。在此前的长达13年间,每年生活在这里的400多头猪(年出栏量),产生的排泄物几乎未经处理直排苕溪;同一天,在苕溪的不远处,钱王铺村的潘溪之畔,养鸭户黄国富也将自己养了11年的鸭棚拆除……

  它们只是今年临安市着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以来,被关停或搬迁的200多处畜禽养殖场中的2个。为积极开展“五水共治”,临安市四套班子领导亲任境内20多条主河道的河道长,包河治水。作为太湖源、钱塘江两大水系源头,临安境内的苕溪、天目溪、昌化溪等主流域周边的畜禽养殖问题,成了各位“河道长”关注的重点。

  今年年初,临安市制定出台《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设定了宜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从2014年起,用三年间,对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综合整治,实施转型升级,控制养殖总量,或关停搬迁。所有选址在苕溪、天目溪、昌化溪干流500米范围内,锦溪、马溪200米范围内,和临安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城市规划区,以及各集镇建成区里的畜禽养殖场,均实施关停或搬迁。据调查摸底,临安全市将有473个养殖场(户)被关停,截至目前,已关停447个,其中猪场383个。

    今年,临安还着手实施184个养殖场(户)的治理和提升,同时建设15座生态示范场。在临安中部太阳镇,建设了病死动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病死动物和畜禽粪便在这里被生产成有机肥,用于果蔬、茶叶、水稻种植,使临安畜牧业真正走上“清洁化生产、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临安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市规模养殖排泄物综合治理率达98%以上。

  铁腕治岸,“清洁生产”的新战役

  除了一产打响“环境治理战”,二产的“清洁生产”也在临安火热开展。

  犹如关节炎患者到了湿冷季节就“发病”,曾几何时,临安西部地区的水环境也易患“季节病”。每到9月的山核桃采收加工季节,山核桃加工所排放的废水,经常要制造“红河”。

  今年,作为“五水共知”的开局之年,山核桃加工污染问题,引起临安市的高度重视。早在7月,临安市环保局就着手制定山核桃加工废水治理方案。8月初,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执法宣传队伍,兵分十路,与相关镇街一道深入山核桃加工企业,上门宣传新《环保法》,并现场开展污水整治的设备安装和技术指导。采取“联合治理、委托治理、设备提升改造”等多种形式,确保山核桃加工企业污水治理全覆盖。

  山核桃采收期间,临安环保又高密度开展执法大检查,重点深入山核桃脱蒲加工点,检查脱蒲污水的收集、处置和排放。山核桃炒制加工期间,临安环保采用不定期突击检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夜间蹲守等形式,开展执法监管。截止目前,共检查山核桃加工企业1102家(次),下达整改通知书112份,立案处罚22家。

  硬件建设的全覆盖和执法检查的强势跟进,使山核桃产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往年的“红河”基本绝迹,群众对山核桃加工污水的信访投诉,也由往年的“面投诉”,向“点投诉”转变。昌化地区河道水质,全面提升至二类,部分河段达到一类。

  治水先治岸。除了强势开展山核桃加工污水治理,今年,临安还配合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废水、废气、废渣、噪音、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先后对造纸、印染、化工和节能灯、线路板等行业开展了集中整治。共整治“涉污”企业451家,其中造纸、印染、化工企业89家,节能灯企业293家,线路板企业69家。在这次整治行动中,共有91家节能灯企业被淘汰关停或转产,192家通过验收,10家停产整治。岸上治理的强势推进,使临安的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35%,废水回用率由10%提升至50%以上。今年1至10月,中苕溪、南苕溪两个出境断面水质,水质均达二类。

  建厂延网,城市环保的新跨越

  当然,铁腕治“”并不等同于一味地淘汰关停。环境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堵疏之间需要拿捏有度。除了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建设,临安的城市环保硬件建设也始终保持高投入态势,为经济的不断发展拓展环境容量。

  在城东青山湖畔,埃及莎草、欧洲大慈姑、德国鸢尾、睡莲等20多种水生“洋植物”在暖棚里繁茂生长。这个名为“高效植物生态深度处理系统工程”,担负着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脱氮除磷的重任,每年可吸收219吨氮、11吨磷、438吨COD,使排入青山湖的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如今,工程尚未迎来综合验收,却已赢得环保界的一片赞誉,收获了国内多项殊荣,成为全国环保标杆工程,参观者络绎不绝。

  在临安城南,城市污水处理二厂正在做前期,明年将动工建设。这个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新厂,将承接处理临安北部和南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污水,以满足城市的不断扩容。在二厂的不远处,临安垃圾填埋场防渗滤液提标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试运行。以往渗入地表或直排到污水管网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将归入净化池集中处理排放,将大大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荷。在东部的青山湖科技城,青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已经着手动建,将使科技城日增加4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

  与污水处理厂的接连上马相配套的是城市污水管网的快速延伸。2000年至今,临安已累计投资1.3亿元,在主城区和青山湖科技城修建了260多公里的污水管网,到2016年年底,管网长度将延伸至360余公里,将大大提升锦城、锦南、锦北和青山区块的截污纳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