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石无鸟 独留牡丹传神
画家何水法将在国家博物馆开个展
这一次,一幅《天香》有6.2米长
何水法在创作巨幅牡丹图
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将走入国博,9月25日至10月11日,“抱华追梦——何水法花鸟画展”将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
就在他第三次进京举办这场个人大展的时候,乌克兰又传来喜讯,授予何水法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称号。
40年前,刘海粟先生有言:“何水法这个小青年将来有两个可能:一是昙花一现,二是大器晚成。”
40年后,何水法在中国花鸟画坛独树一帜,年逾古稀依然壮心不已,在两年时间里创作了100多件新作,其中巨幅大画就有十几张,最大的一幅是6.2米长的《天香》,画的还是牡丹,创作于西溪。
许多人知道,钓鱼台国宾馆的那幅牡丹图就出自何水法之笔,那是他10年前的作品。前几天,它还出现在《新闻联播》里,许多重要的国际协议在这张画前签订。
“当时那张画我画了20多天,构思的时间非常长。比起10年前,我现在画的这幅更加挥洒自由了。当年更重于形,现在更重神。”昨天,何水法告诉记者。
70岁的何水法依然能够一天画六七个小时。而在他看来,70岁,正当是艺术最巅峰的时候。
著名文化学者罗明标在《何水法的艺术思想与生命向度》中说:“很多不理解何水法的人认为,当代花鸟画的图式语言,他走了一条简而笨的路子。中国花鸟画几百年来相对固定了一种图式结构:石头+花木+鸟,何水法的花鸟画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程式,其画面构成只有花木,没有石头,不见鸟影……何水法的‘搬下石头’最后演绎为‘去场景化’构图,这才是中国花鸟画史一次真正的革命,在何水法的审美视野中,‘花’没有场景、也不需要任何陪衬物,因为花本身就是生命、就是精神、就是美。”
何水法至今还记得,20多年前去峨眉山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出门,忽然看见清晨的雾气中,山坡上的一串红娇艳欲滴,“那个场景让我醍醐灌顶,忽然就抓住了某种灵感。”
或许正是这种独创性的美,打动了许多西方人。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里,只有两个外国艺术家,一位是著名油画家全山石,另一位就是何水法。
“很多外国人看了我的作品对我说,他们能从我的作品里感受到艺术之美。这是因为花草都有精气神,我把那个神画下来了。”何水法说,“中国画最后不是讲技法,而是精神。李可染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西方油画家观看何水法画画,会惊叹中国画笔墨的运用,“因为他们发现墨汁在宣纸上渗开的方式难以捕捉。我一笔下去,枯湿浓淡尽在其中,他们就觉得神奇了。更让西方人觉得神奇的是,我画着花卉,却不像油画家一样需要在面前摆一盆花。他们问:花在哪里?我说:在心中。”
服务区
国庆长假,不妨去看“抱华追梦”
展览时间:9月25日~10月11日
展览地点:北京国家博物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