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人居住的无厕居民楼 谁来解燃眉之“急”?后续

17.12.2015  07:51

    

岳王路8号、9号是两幢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式住宅楼。四五年前起,这里的居民面临一个窘境:本就稀缺的三个楼道公共厕所因铸铁管道损坏和墙面渗漏的缘故,几乎失去了应有作用。一楼的居民因厕所污水倒灌,被迫将厕所门封死。而两幢楼64户家庭,将近170口人只能选择就近的酒店卫生间,或是用痰盂缸来解“燃眉之急”(详见本报12月15日B3版报道)。

    昨日,记者咨询了相关部门,尝试寻找好的举措来解决居民们的“燃眉之急”,但得到的结果却仍令人担忧。

     拆还是修?居民意见也不一

    资料显示,岳王路8号、9号两幢居住楼建于1956年,楼内每层设一个公共厕所,没有独立厨房,基本生活条件简陋。

    另一个现实是,除了十户左右的本地居民外,其他住户均为外来租客,不少人都在吴山夜市里摆摊的。

    吴山路社区主任朱虹说,楼内复杂的现状给社区解决问题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她拿出一叠《岳王路8、9号房屋改造意向调查表》说,社区曾给当地原住户作过调查,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同意改造,并对改造方式和安置房等作出了意向选择。但没有想到,当社区联系好产权单位并设计好方案后,又有居民选择了反对,反对的原因是这部分居民愿意整体拆迁,不愿意进行改造。

    记者又从湖滨街道了解到,前几年岳王路提升改造工程中曾有“四户人家用一个厕所”的方案,同样因居民意见不统一而作罢。

    “如果建造移动式公厕,又会面临无处可放置的情况,因为没人愿意公厕放在自家门前。”街道工作人员说。

     经费也是改造的“拦路虎

    从各相关部门了解情况来看,费用一直是公厕难以得到维修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两幢楼当年的产权单位有12家。这里最早的住户,都是杭州食品厂、皮件厂、酒厂等单位的老员工。随着一些企业的关停或倒闭,社区、街道想找到产权单位变得非常困难。以目前拥有五间住房产权的杭州商业资产经营公司为例,公司物产部顾经理表示,按相关规定,公司在房屋改造费用方面只承担与所有房间数量等额的比例支出,无力承担更多费用。

    上城区住建局负责相关情况的工作人员说,住建局目前负责岳王路两幢楼房的应急抢修工作。此外,住建局也曾参与对两幢楼房的改造设计和预算评估。“光将厕所内的铸铁管换成PVC管成本就上万元,更别说全方位的整修了。光是这笔钱,就会让产权单位避之唯恐不及。

    湖滨街道城管科傅科长告诉记者,目前还有一种可行的方案:通过对外引资的形式进行土地置换,即外来资金提供支持,让该区域整体搬迁,很多问题也就能随之解决了。

    但这套方案或许还会面临老问题:是不是所有居民都愿意搬离这一黄金地段?

    一系列前期问题得不到落实,岳王路8号、9号住户的“燃眉之急”,恐怕一时半会难以解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维和        编辑:见习编辑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