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谁在飞 谁敢黑飞?浙江空域无人机监管即将再度升级
时报调查发现:黑飞依旧存在,但实名制有效减少了黑飞
老姜的无人机上贴了许多这样的二维码。 每逢大型赛会,除了舞台、赛场周围的“长枪短炮”之外,很多时候半空中也有一双“眼睛”盯着,碰到精彩的画面,地面控制者一按快门,画面就被捕捉到了。这就是“网红”无人机。 这么多的无人机,谁来管,怎么管,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昨天,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了《浙江省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对无人机的使用者、使用区域都做了详细规定。 记者调查发现,在杭州周边,无人机黑飞依旧存在一定的空间,但实名使用者已不敢黑飞了,因为黑飞的代价也非常高。 由于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逐渐兴起,私人无人机在市场上极为常见,这样的无人机从原先的“门槛高、专业性强、用途单一”快速向“门槛低、大众化、功能多、日用型”转变,且价格越来越低廉,不论是实体店还是网店,都买得到。目前,我国无人机保有量60多万架。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这个数字估计要上升到400多万架。 这么多的无人机,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对重大活动、重要区域和设施的公共安全构成威胁。“黑飞”便是这种威胁的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今年年初至今,国内已经发生几十起黑飞事件,多数发生于民航机场周边,有上百次航班的飞行受到干扰,被迫返航迫降,上万名旅客的出行因此受影响,引发社会各界对于无人机监管问题的热议与讨论。
小卢向记者展示他的无人机。 1 杭州区域有两颗禁飞“糖” “现在无人机的管控已经非常严格了,我想飞也很难。”自己经营一家广告工作室的小卢感叹。 小卢是杭州比较早接触无人机的玩家。三年前,在他还没成立工作室之前,他曾是一名编导,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架大疆无人机,用于拍摄单位的一些活动。到如今,他已拥有4架无人机。 “当初无人机刚出来,没有这么先进,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但是想飞就飞,哪有这么多禁飞区。”小卢说。当然,他现在对于哪里能飞哪里不能飞,心里有分寸。“我除了工作室商业用途要飞,平时也喜欢琢磨着拍拍风景啥的。” 然而,随着无人机新政的不断发布,对无人机使用和销售的监管也在不断升级。在杭州的一些广场和公园里,保安会对在人流量密集地区使用无人机的操作者进行劝阻,甚至还有保安表示,如果劝阻无效,将采取报警等方式。种种变化也使得小卢将放飞无人机的时间,从周末白天挪到了晚上。“以前晚上保安下班之后,我就能带着无人机去拍杭州夜景,但现在,差不多整个主城区都飞不起来了。” 小卢向记者展示了目前他最喜欢的一款“大疆MavicPro-御款”无人机,在操作屏幕上,两块红色区域犹如两颗“糖果”覆盖在地图上。“这两颗‘糖’就是禁飞区,只要在范围内,无人机就飞不起来;而周围有阴影的长方形区域,是限飞区,只能飞到120米高,再高上去也不行。”小卢解释。 记者了解到,这些区域设有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开启后,无人机就立即会失去图像传送和链接功能。无人机无法接受指令,只能按照自带的GPS系统自动原路返回地面。“只要你使用的是型号较新的大疆无人机,你就飞不起来。”小卢说。
|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骆阳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