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面推行社区矫正社会化工作

28.11.2014  04:27

  为应对日趋复杂的社区矫正现状,今年,武义县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面推行社区矫正社会化,突破社区矫正工作人少事多、重监管轻转化等发展“瓶颈”。
   一是因地制宜,构建工作站。 在原有2名以上社区服刑人员建一个矫正工作站的基础上,以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为原则,打破乡、村(社区)行政区划,跨村(社区)甚至跨乡镇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目前共在8个乡镇(街道)建立工作站15个,计划今年在全县全面推开。按社区服刑人员每人每年 500元的标准确定中心站运营经费,主要用于社区矫正服务用具、宣传资料、交通费、通信费等开支。在500元的工作站经费中,60%作为日常工作经费,其余40%作为考核经费,年终根据考核结果拨付。
   二是择优选人,充实队伍力量。 在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挑选方面严格把关,聘请政治素质好、无犯罪记录、有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如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老党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组建一支非专职协管员队伍,把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学习、社区服务、定期走访等非执法职能的工作委托给工作站,截止目前共走访587人次,组织社区服务612人次,开展集中学习617人次。该县司法部门专门组织全体工作站工作人员共50余人进行了3期培训,打牢业务基础,明确工作原则,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工作技能和方法。
   三是以点带面,拓宽帮扶层次。 当前非专职协管员共有 34人,其中大学生村官4人,退休干部5人。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化模式发挥了非专职协管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动员楼道长、网格长,与司法行政工作队伍、专职协管员队伍和 “扬帆”志愿者队伍形成帮扶网络。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模式,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帮扶措施。同时,调动多方社会资源,从专业上保障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有效监管,多层面地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提升社区矫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