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励这一跪,分量有多重?

16.05.2016  19:08
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电影遗作《百鸟朝凤》自上映以来,就因高口碑与低排片的矛盾而备受争议。日前该片制片人方励下跪,恳求院线经理增加排片的举动,更是让影片引发众多舆论探讨。

  63岁的方励这一跪,仅仅是为了排片量吗?

  有影评人认为是一场作秀——“无论再怎么打情怀牌,都改变不了观众更愿意为海外商业大片买单的事实。”“在商言商,电影送到院线就成了商品。”“无论你怎样宣传,他们也不会去看《百鸟朝凤》这样的一部农村老头教农村小伙子吹唢呐的电影。

  时至今日,“看电影”成了大众娱乐的一道选项,去电影院大多是消磨时间,和朋友选一部能配爆米花的“佐料”。于是有人说,电影成了可以标价的商品,几十块钱而已,票房就是这个商品的价值体现。商品性被强调的同时,就意味着电影本身的艺术性被弱化。

  但电影本身,是“声、光、乐”等艺术要素集合的作品,电影艺术发挥到极致,就能到达人心深处,产生的共鸣和情感是历久弥新的,不会因为下线了就消失。

  《百鸟朝凤》就是这样一部触动心灵的电影,这不是一部文化工业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而是倾注了导演吴天明的深情和思考的“泣血之作”,表面上来看拍的是农村老汉吹唢呐,实际上所呈现和探讨的是中国宝贵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严峻课题。

  “百鸟朝凤,绝唱哀歌”。《百鸟朝凤》主题的沉重性让它更像一个忧心忡忡的“老家伙”。相比于大制作的《美国队长3》等影片,无资金无大牌无特效的“老家伙”无疑是弱势的,玩不起商业大片的套路,也抵挡不住后者的票房冲击。

  但“洋快餐”就算卖得再好,也还是成不了营养丰富的“佛跳墙”。更何况,价格不等同于价值,数量不能代表质量,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明码标价的。比如,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