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来了,我们这样做 杭二中学生家长述说心路历程
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我省的新高二同学成为了“吃螃蟹者”。眼下,他们已经在新高考风向标的指引下学习了一学年,并且参加了首轮学考选考。
当然,在学校老师和学生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调整外,不同的家长也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选择了各不相同的应对方案。
这学期,杭州市第二中学尝试“家长会客厅”制度。以小型沙龙或者论坛为主要形式,每个月分年级进行一次。因为人数少,氛围宽松,家长与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各自的教育心得和建议。
11月是首轮学考选考结束后的首次“家长会客厅”。虽然当天大雨,但高二年级的家长代表几乎都冒雨赶来。当天两个分享的家长都蛮有代表性的,底下的家长们都说听了很有参考性。为此,学堂君也在会后专访了两名家长。请他们分享自身经历的同时,也为更多新高一、高二家长及关注新高考的家长们出谋划策。
新高考改革后,理化生按等级赋分,对女儿来说优势就不明显了,我们选择搏一把——参加竞赛
讲述人:方女士(化名)
职业:公务员
方女士现在最后悔的事情是初中时没有和孩子一起做未来职业规划的意识,“白白浪费了三年。”方女士说,自己是多数普通家长中的一员。女儿初中时按部就班地上学,连辅导班也没上过,更不要说竞赛,连知都不知道。
女儿保送杭二中,开学没几天,宣布高考改革了。“说实话,刚开始确实很焦虑。我都四五十岁了,还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擅长什么,现在让一个高中的孩子要选自己未来的道路,太难了。”在方女士看来,新高考改革是为了降低多数普通孩子的课业负担,但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在扁平化的选拔方式下有些吃亏。为此,参加竞赛成了一些想脱颖而出的学生的选择。“以前,竞赛成绩不理想,还有时间回来冲刺学业。但如今,高二就可以参加选考,竞赛时间和高二、高三上学期的选考时间很接近。选择参加竞赛真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
高一上学期初期,方女士一家在“要不要参加竞赛,参加什么科目竞赛”的问题上陷入了纠结。最后,他们还是决定挑战物理竞赛。因为这是女儿兴趣所在,也是比较重要的选考科目。“女儿理化生拔尖,英语语文相对弱一些。新高考改革后,理化生按等级赋分,对她来说优势就不明显了。靠竞赛保送进名校,或许是另一条路子。”
不久前,女儿第一次竞赛的结果出来了:省二等奖,未能有资格参加全国赛。这个成绩不算太理想。不过方女士依然觉得自己选对了。“竞赛很苦,整个暑假都在准备竞赛,开学后的第一个月也在停课集训。”方女士说,竞赛进一步培养了女儿吃苦耐劳、韧劲、责任感等品质。
接下来,方女士准备让女儿分配更多的精力到竞赛中。“竞赛需要量大频次高的训练,才能出成绩。前一年尝试平衡战术,女儿在正常学习和竞赛上花的时间是均等的。”方女士说,既然已经选择了竞赛这条路,就只能继续博下去。
不过这个决定,也绝非是赌博心理。在女儿高一这一年,方女士也做了很多功课:她先花了一学期时间了解各个高校的各个专业及专业走向,第二学期(记者注:高一下),她理清了思路,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在和孩子探讨后,选择了一些专业。这个学期,方女士已经开始在接触了解一些高校,并且设计了两套方案:A方案就是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应该选什么专业,怎么规划。B方案是保底方案,如果女儿受竞赛影响,考得不理想,就启用B方案。B方案包括选择哪些保底学校,并如何在保底高校里迎头赶上。
在方女士看来,家有要参加新高考的考生,父母们不焦虑是不可能的。“在孩子面前装没事儿,只能欺骗你自己。孩子很敏感,你只要存在焦虑情绪,孩子不可能不察觉。”方女士说,父母想要让孩子不焦虑,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先做到不焦虑。而心态的调整也有过程,光是自我安慰没用,要加以理性学习和判断。“我之前的焦虑就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但当我和女儿商定做好未来计划和最坏心理准备后,反而就坦然了。这也是我支持女儿去搏一把竞赛的底气来源。”
方女士给未来新高考学生家长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千万不要觉得此时制定职业规划还早。若想避免到高中里手忙脚乱,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了解各专业、职业,尽早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确定未来方向。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蒋弃疾 记者 纪驭亚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