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GIS三问”,这个论坛蛮“新锐”
近日,主题为“智汇与共赢”的2018第七届高校GIS论坛在昆明举办,吸引了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师生等400多人参加。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共同探讨GIS产业发展,GIS科研与教育现状分析、创新创业,空间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议题。一起来看看吧。
▲主论坛现场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胥燕婴致辞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胥燕婴会长表示,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地理信息产业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产业年生产总值到今年年底要达到6200亿元,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关于测绘和GIS教育方面,胥燕婴会长表示,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就业率呈高位形势,是全学科的前位,总体上仍然是供不应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作特邀报告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院士在主论坛上作《论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创新发展》特邀报告,他从遥感、GIS、导航定位服务、集成等几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在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化、大众化和实时化几个方面的创新,尤其是战略构想,以及未来潜在的应用。
李德仁院士表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以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其创新发展的道路十分宽广。同时,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群力攻关,作出原创性的科技创新,这也是测绘人未来所必须做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作特邀报告
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院士作《未来城市交通与地理信息系统》特邀报告,叶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特性,并从智慧城市的角度解读了目标导航发展的趋势等,从这两方面析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对GIS发展的要求。
叶嘉安院士强调,经过40年的努力,当前,中国已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强国,更有一批批的科研、产业人才涌现。他勉励年轻人向更加前沿的学术,更创新的应用领域迈进!
GIS三问
▲现场交流
会上,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昆教授就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未来发展趋势等三个问题,与在座专家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引发了在场师生对于产业发展、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全新思考,也将论坛氛围推上了高潮。
随着技术的革新,GIS像空气一样变得不为人知,是更重要了,还是逐渐消失了?
吴志峰教授认为,至少在我们可预见的阶段,GIS仍将保持它存在的独立性,它在地球表层,在地球的深部,只要有外太空的存在,就需要有地理信息的存在。黎夏教授认为,技术的变革意味着“传统”GIS的不复存在,但它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刘永教授认为,空间信息无处不在,GIS不会消失,但一定需要优秀的人才在技术、应用等方面创新颠覆。吴立新教授,认为GIS变成了空气是一个好的提法,它成为了空气中的氧气,不可或缺。孙群教授认为,GIS有其内涵,且它的服务范围和能力远远未被挖掘出来。邬伦教授认为,GIS永远不会消失,而且概念还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但我们应思考,共享出行、地图导航等新的技术和应用为什么不是出自我们之手。
大家对当下关于GIS存亡与否的讨论,都有深入的思考,虽前路艰难,但GIS不死,每一位专家都充满了信心和智慧去迎接新的挑战。技术在变,潮流也在变,但是有一个不变,就是时空不变,所以GIS的前程不会变。
未来五年,GIS会出现何种变化?
吴志峰教授猜想,技术的变革,产品的革新是随需求变化的,未来五年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GIS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应用方向应该会是移动端。吴立新教授认为,未来五年,GIS就是要借助于强大的物联感知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服务技术,来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的升级。胥燕婴认为,随着马上到来的5G和传感器时代,GIS的未来五年是可见的,最后都可以集中在大数据的可收集、可分析、可展示,可提供最好的GIS服务。孙群教授认为,未来五年的热点将是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邬伦教授认为,未来五年是GIS跨界、融合的过程,谈不上革命性的创新创造,但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上,一定是人工智能。华一新教授也认为,未来五年难有突破性进展,在数据量、分析能力、应用方向上会有较大提升。
大家对于未来五年,GIS技术发展、产品服务拓展都有自己的猜想。技术、产品、服务范围涵盖广大,变化无穷,有一点是肯定的,GIS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对社会做的贡献越来越大,为社会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多。
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来适应未来的变化?
吴志峰教授认为,未来的GIS人才培养一定是要满足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既要瞄准社会产品的需求,同时也要培养有思想和灵魂的人才。黎夏教授认为,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次的人才要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法,不可以一刀切。吴立新教授认为,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是要超越人工智能的,是要有独特的思想的人才。胥燕婴认为,从产业和应用角度来说,我们亟需地理分析专家、地理设计专家,可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孙群教授认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一定要培养有扎实基础,并勇于创新的人才。邬伦教授认为,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要依托学校学院的传统优势,并与时俱进;同时,要注重对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
刘永教授则从她在企业和高校工作多年的经验,提出在推进高校GIS教育的同时,也要补充以职业教育,高校教育毕竟不能做到完全接轨市场、企业,那么就用职业教育来为产业需求、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实用型的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等。另外,还要注重创新创业,为学生提供与市场接轨的机会。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