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股发行新政明年有望落地

24.12.2015  15:52

利剑直指巨资打新、权力寻租

眼下,距中国证监会完善新股发行制度、重启IPO新股发行已过去一个半月,有券商已发布明年1月1日起实施新股发行新制度。而此前,中国证监会已按现行制度恢复了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的新股发行事宜。

备受业界关注的还是明年落地的新股发行新政将怎样在解决巨额资金打新、简化发行审核条件、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优化市场配置和落实新一轮监管。

这其中,主要包括:与申购程序优化相关的取消预先缴款、取消相关小盘股发行询价环节、投资者不得委托证券公司申购新股以及网上投资者申购约束等内容;不再将“独立性要求”和“募集资金使用”作为发行上市的门槛,而是由市场决定发行人质量优劣和投资价值的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摊薄即期回报补偿机制;落实中介机构主体责任的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等。

业内普遍认为,本次新股发行政策调整中的新股申购,在即将到来的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对于规范市场行为更好地提高资本市场上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有着里程碑意义。

取消预缴款

避免个股申购周期性波动

众所周知,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要求,投资者申购新股时须全额预缴申购资金。因此,在当前新股申购踊跃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巨额资金打新的现象。

目前,中国证监会向社会发布的相关修订草案和征求意见稿中,针对巨额打新资金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及部分投资者卖老股打新股问题,特别列出了取消现行的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的事项,申购中签后再缴款。同时,为防止“中签不缴款”,还规定了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不允许参与新股申购。并强调,证券公司不得接受投资者全权委托进行新股申购,以保证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数据显示,今年发行的192家公司中,网上投资者中签率平均为0.53%、网下投资者获配比例平均为0.22%。以今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发行为例,当时的冻结资金峰值最高达到了5.69万亿元,如果取消预缴款,投资者只要缴纳414亿元申购资金。

取消预缴款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中投资者需要动用的资金数量。因为,预缴款取消后,还避免了投资者抽离资金而客观“做空”的状态,对于股票短期内波动和投资者市场预期影响深远。

国泰君安分析师范寅表示,新股申购火爆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在中签后可获得的大幅盈利空间,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不理性的。“这导致了每次一有大规模新股申购,二级市场就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抽血效应。”范寅说。

原来的弊端就是在新股申购前,会有不少股民为了凑足申购资金,需要把账户里的一些股票卖出变现,这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较为集中的抛售是变现行为。”中原分析师周涛认为,申购制度的最大亮点在于不需要冻结申购资金,使投资者在对市场和个股的判断中剔除新股抽离资金的影响,避免了个股不理性地随新股申购周期而形成波动。

此外,范寅特别指出,在即将推出的注册制背景下,从新政中的“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发行一律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协商定价,从直接向网上投资者定价发行”的事项看,可为发行人节约不少数额的发行成本。

对此,他预测,为加快发行速度和增强融资能力,新政推出后很有可能会开启一个“先小规模IPO,后大规模再融资”的新融资模式。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赵琦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