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世界坐标

25.03.2018  20:04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判断。深刻理解这一重要判断,既需要全面把握国内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维度,也需要准确研判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世界坐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蓬勃的新时代之际,中国所处的世界也跨进了一个巨变的新时代,给中国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

自18世纪中叶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也进入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代。马克思1888年曾就此总结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凯恩斯则在20世纪初预言,“100年以后,进步国家的生活水平,比之于现在,要高出四到八倍”。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革命性的工业创新技术与资本的原始逐利驱动相辅相成,从欧洲、美国、拉美、东亚一路开拓世界市场、积累资本、扩大劳力和资源,推动工业化走向繁盛。

但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产业链,新兴国家开始板块式崛起,在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的同时,也面临工业利润率大幅降低和产能过剩,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西方国家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和消费市场、金融市场畸形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为继续谋取巨额利润,进一步放松金融监管,巨额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投机牟利,加剧了全球性产业失衡、消费和生产失衡、贫富失衡,最终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

此轮危机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不同,靠单纯投资或消费刺激手段无法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新的科技革命尚未形成新的动能,依靠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无法解决工业化时代的结构性矛盾。西方发达国家自救乏力,也无心联手进行结构性调整,对外转嫁危机的手段不仅使自身陷入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交织演进局面,也使发展中国家原本就脆弱失衡的经济社会结构进一步失衡,把整个世界拖入长期的综合的发展困境。“无可奈何花落去”,在信息时代的创新技术推动世界经济再度真正复苏之前,传统工业化时代正在缓缓落下帷幕。

(二)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如浪潮般涌现,冲击并改造着传统工业产业,一个全面彻底的信息化时代正在加速登场,其独具的一些根本性特征及其颠覆性影响也逐渐显现。

一是信息全联通。互联网曾被称为“万维网”,反映出人们早先对这一技术的惊叹和崇拜,但互联网的连接只是初步的。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出现,才真正有望实现万维的网,即万事万物的全面、彻底、实时全联通。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企业、社区、群体、产业等局域的全联通。随着5G、区块链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全联通将加快在一国、一个全产业链条及更大区域实现,这将把哲学层面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真正变成现实,人类生活将发生超乎想象的巨变。

二是信息全对称。信息实时性的全集散、全联通带来信息的超对称,即只要存在,即产生信息;只要有信息,即实时集散、可记录和查询。这是信息化时代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根本特征。工业化时代,依靠独有或垄断性信息或资源等不对称的信息来实现不公平交易及超额利润的重要基础将被削弱,为各方均享了解万事万物实时信息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将带来非常深刻地变化。比如,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计划失灵等诸多问题,有可能得到进一步解决。

三是物质流和信息流交互转换。全联通和全对称意味着物质流可以完全转换为信息流即数据流,数据流再以多种形式转换为物质流,就会产生经济效益,并创造新需求、新产业和新业态。这是催生信息时代加速到来的重要驱动力。近年热门的工业4.0即通过大数据革命、云计算、移动互联,对传统工业产业进行智能化地改造升级,转换为数据流,为新价值、新产业领域、新合作形式提供以前所不具备的条件,产生新的业态,从而分工重组原有工业产业链。展望一下,如果全球的全联通成为现实,所形成的信息流将如同一个数据的汪洋大海,给经济转型、新业态创生提供无穷无尽的数据支撑,信息流和物质流的交互转换成为基本生产方式,将远远超越传统经济依托土地、工业设备等有限资源的局限,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向极限方向的提升。(三)

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场景移换,带来了信息传递、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将使整个人类社会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的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人类社会呈现肌体化趋向,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将与工业化时代发生根本变化。当前,站在这样的场景移换、时代交替之际俯瞰,工业化时代旧秩序的大厦仍矗立,但其根基正在加速崩塌,新的经济法则、政治伦理和价值观念尚未成形,但已在各个领域初现端倪,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一是开放将超越封闭。在信息化时代,任何封闭、孤立的取向和行动都是逆时代潮流的,也终将被时代淘汰。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将是无止境的,任何物质的或非物质形式的壁垒或藩篱都需要逐步被拆除。最近网上热议的爱沙尼亚面向全球开放“电子公民”身份服务,即是信息化时代对外开放的最新案例。按其规则,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人只需在网上填写相关表格并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申请办理电子公民手续,享受到爱沙尼亚的数千项工商和金融在线服务。这一创意目前吸引了130多个国家数万人签约,给爱沙尼亚赢得了信息化时代的开放声誉。这是小国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开放潮流进行的大胆探索,对于各国特别是大国来说,在哪些领域推动何种程度的开放,以顺应并进一步引领信息化的潮流,将成为新时代对各国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严峻挑战。

二是共赢将超越零和。为了实现各种占有,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设置壁垒、中心化等各种工具,以谋取更多利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理念和实践。信息化时代,共享、开放成为主流价值和盈利方向,为了追求最大范围的共享,人人均将主动参与到社会大分工中去,即个人与个人之间将竞相采用消耗量最小的方式,即共享的方式,以实现共存和共赢。这一变化,不仅将给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经济规则带来反转,对其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也将产生颠覆性影响。

三是个性化将超越标准化。马克思曾批判,“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及价值观也被不断地碾压,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工业大生产,以及商品化和市场化逻辑下的价值观念及批量生产的大众消费文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标准化的大众消费文化将逐渐沦为价值链的低端,个性化、多样化将成为从工业、农业到文化产品的基本样态,鲁迅的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望成为文化价值的基本规则。及时认识到这一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将成为各国政府在信息化时代的应时之举。

(四)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在时代变化的关头准确判断时代大潮走向。党的十九大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并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和人类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一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顺应了信息化时代潮流。这紧紧抓住了信息化时代的开放、共享、全联通等根本特征,为陷于工业化末期和资本主义困境的人类社会指出了未来实现发展的正确路径,是中国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中国高高地站在了时代潮头和道义的制高点。

二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快补上各国物理联通短板,助推信息化时代早日到来。没有道路、桥梁、港口等物理的联通,信息全联通只能是空中楼阁,大量的信息流无法转换为物质流,无法发挥对经济的充分拉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发展大势,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是中国为陷于治理困境的世界提供的创新性国际公共产品,更是中国为缺乏互联互通基本条件的国家提供的重要发展机遇,已成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中国作为联通的枢纽和中心,将为进一步引领信息化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积极引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并探索实践模式。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原来走结盟对抗和封闭的老路,但如何将这一创新理念转化为可操作模式,仍需在实践中与各方共同探索。十九大之后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是各国各类政党的“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的多边合作项目,无疑是“共建”模式的多样化尝试,有关健康丝路、民心相通等,则是“共享”原则的生动践行。这将在推动各国各方了解和接受这些原则和模式的过程中,巩固并提升中国的地位。

四是推动搭建各领域的全球性创新开放平台。在更广泛领域复制推广具有全球创新性的共享平台,需要技术、企业等领军人物创新创意,更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即研究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必将为中国在信息化时代抢占发展先机注入新的动力。

五是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出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部署。这不仅回应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顺应了信息化时代文化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新趋势,将为中国文化稳稳站在信息化时代的潮头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孙海燕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