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提质 培育新常态下杭州外贸出口竞争新优势

24.12.2014  20:54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以“增幅放缓、结构调整、政策趋稳”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新常态,对外贸易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当前,外贸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外贸行业未来将长期处于增速的换挡期和结构的转型期。去年底以来,杭州市外贸出口呈现回升态势,但仍存在种种隐患,制约着外贸后续健康发展。为迎接当前外贸发展的新挑战,把握当前发展机遇期,杭州市需加快转变外贸出口发展方式,通过稳中提质,培育经济新常态下外贸出口竞争新优势。

一、杭州市外贸发展进入新阶段

当前,杭州市外贸发展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已经发生变化、国际经济格局正处于调整,外贸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时代已结束,中速稳定发展将常态化。2008年以前,全市外贸出口保持30%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但从2008年开始,全市外贸出口增速已明显下降一个台阶,2008-2013年出口的年均增速仅为6.9%,2009、2012两年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实际上,随着经济增长步入增速的换挡期和结构的转型期,外贸出口领域就需要适应新常态,从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展向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转变,更加关注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外贸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力。

(二)低成本价格优势逐步弱化,通过创新培育竞争新优势将常态化。入世以来,在东南亚等国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情况下,杭州市通过人口红利和廉价土地为支撑的价格优势打入多国的消费市场。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硬化,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驱动、低层次产业量的扩张为主要内容的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今后,只有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适应外贸新常态,依靠产品转型升级,创新研发设计,不以量而是以质取胜,追求产品高附加值才能立足外贸市场。

(三)同质化商品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增多将常态化。近年来,全球生产结构体系和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新兴国家和地区生产能力的逐步积累,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逐步回流。目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产业同质化程度在提升,出口市场的竞争逐年激烈,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国际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必然会引发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

二、当前杭州市外贸出口的基本结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杭州市外贸出口呈平稳发展态势, 1-10月累计出口401.0亿美元,增长10.5%。长远看,高速发展难度较大,外贸出口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的经营主体、产品结构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上。

(一)私营企业逐步成为外贸出口的主体,外资及国有企业比重下降。私营企业历来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外贸出口市场上,私营企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10月,私营企业出口203.2亿美元,增长17.5%,占全市出口比重的50.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12.6亿美元,增长3.8%,占28.1%;国有企业出口67.0亿美元,增长3.5%,占16.7%。分析2008年以来各年数据,私营企业出口比重提高19.2个百分点,逐渐成为杭州市外贸出口的主体;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比重则分别下降7.8个和9.9个百分点,其下降的份额主要转移到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一方面说明杭州市企业主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所下滑,需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资企业增长势头趋缓也应予以关注。

(二)出口商品以一般贸易为主,但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较高。近年来,杭州市的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比重逐渐提升,今年1-10月,全市一般贸易出口336.1亿元,增长13.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3.8%,比2008年提高7.3个百分点,而同期加工贸易出口62.4亿美元,增长2.4%,占15.6%,占比较2008年下降7.5个百分点。由于一般贸易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几乎都取自国内,较长的产业链、更强的产业带动能力,有助于摆脱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的阶段。

 

      尽管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从出口商品结构看,今年1-10月在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灯具、家具以及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出口总值所占比重仍高达36.5%,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比重。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依赖于资源、能源、土地、环境、劳动力等有形要素的投入,而科技、管理、创新等无形要素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多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一直处于10-15%之间。尽管今年1-10月全市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有所上升,但由于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很多商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缺乏核心竞争力,抗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弱。

 

 

      (三)新兴市场出口比重逐年增加,但出口贸易市场集中度仍然过高。杭州市外贸出口区域日趋多元化,尤其是东盟及周边新兴国家在外贸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今年1-10月在东盟及俄罗斯、韩国、印度四个经济体的比重达到18.5 %。但是,全市出口贸易市场集中度仍然偏高,欧美日出口占比超过50.6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出口商品分布的国家或地区相对集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并过度依赖发达国家,容易被他国(地区)牵制或受经济冲击的影响,加剧市场风险,导致外贸增长的不稳定性。(见图表)

杭州市主要外贸出口国出口比率( %

年份

国家

(地区)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1-10)

欧盟

27.3

27.6

27.1

26.9

23.8

22.8

23.7

美国

22.3

21.2

20.2

18.7

19.3

19.1

19.5

日本

8.3

9.1

10.6

7.6

9.0

8.2

7.4

东盟

5.9

5.8

6.6

7.0

8.1

9.0

9.7

俄罗斯

1.7

1.4

2.0

2.3

2.6

2.7

2.7

韩国

3.1

2.2

2.0

2.2

2.3

2.3

2.4

印度

3.3

3.9

4.0

3.9

3.6

3.4

3.7

其他

27.9

28.7

27.5

31.4

31.3

32.5

30.8

 

三、推进杭州市外贸出口稳中提质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面对增速换挡期,应对可能引发部分就业问题以及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应积极主动地稳定外贸出口增长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培育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一)调动积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外贸出口稳增长。统筹施策,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贸环境和不确定因素,调动多方积极因素做好出口稳增长。积极实施市场化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削减经营性服务和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监管方式方法,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实现口岸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共享,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业发展,加快外贸生产基地、电子商务等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提高外贸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外贸出口稳增长。

(二)突出“转方式、调结构”,转变外贸出口发展方式。针对杭州市外贸出口的发展形势,着力从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和市场布局等多个方面“转方式、调结构”,在稳定发展中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进一步增强私营企业的外贸出口能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发展;在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通过注入更多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着力提高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在贸易中的占比,扩大服务业出口规模;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合作氛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同时,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外贸中的比重。

(三)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外贸出口竞争优势本质上是产品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体现,外贸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根基是由企业创新能力构筑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培育和增强外贸出口竞争新优势是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脉相承的,就是要让企业把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信息和贸易规则传递到创新实践中来。因此,政策着力点应更多从创新能力、渠道构建、融资环境、服务增值等视角,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协同施策,更好地推动企业从数量价格竞争向更加注重质量品牌竞争转变,培育一批组织化程度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