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外贸谋新求变
世界经济已显露复苏迹象,预计进出口增长5%左右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外贸的“新常态”。当然,数据只是中国外贸“新常态”的外部表现,转型与变化才是中国外贸“新常态”的内在属性,中国外贸的内生增长动能正在孕育。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2月1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当月,我国外贸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口较快增长;三是中部地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四是加工贸易小幅增长,其他贸易增速回落。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9万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2.12万亿美元,增长5.7%;进口1.78万亿美元,增长0.8%。由于上年1~4月的虚高基数,这些数据并未能真实反映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根据笔者的测算,若排除上年的虚高因素,12月进出口能达到5%的话,201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实际增幅可达到5.9%,较目前的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虽然没有达到7.5%的目标,但在内外部环境都面临诸多压力和困难的形势下也实属不易了。
外贸转型升级亮点突出
2014年我国外贸的主要成就在于突破长期以来要素投入和高速增长的路径依赖,以创新驱动实现外贸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政府更加注重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得到广泛运用,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创新和贸易便利化。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通关和检验检疫便利化先行先试,试点推动通关一体化等,我国外贸管理体制逐步成熟。
二是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阳光化。
在鼓励贸易方式创新,加强供应链管理、示范基地建设、国际商务平台建设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加速推进。2013年出台的促进外贸发展“国六条”中明确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明确了身份。
三是跨境电子商务全面快速发展。2012年商务部出台《关于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将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管理部门从政策层面对跨境电商提供支持,除了出台一系列跨境电商利好政策,还先后批准上海、重庆、杭州等六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外贸中所占比重达到12%。
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
预计2015年中国外贸的运行环境依然不容乐观,需要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来对冲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激发中国外贸发展的活力。
具体而言,2015年,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应立足于外贸企业和消费者,重点把握三个方向:一是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由外贸生产商向外贸供应商转变,由产品交易商向生产组织者转变,鼓励外贸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组织生产,提高研发设计能力至建立自主品牌,提升利润空间,实现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融合;二是促进外贸企业由价值实现者向价值提升者转变,推动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理念的升级,企业不但注重价值实现,更加注重价值提升,注重通过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促进中国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消费转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渠道和方式,使中国消费者更便利地购买世界各国的资源和产品,切实获得中国外贸发展的红利。
此外,还需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也应把握五个方向:一是市场环境建设,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推进市场化进程;二是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技术创新激励等,实现由点至面的突破;三是政策体系构建,政策制定应以营造法治化和便利化市场环境为主,尽可能减少局部优惠性政策;四是中介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组织和促进功能,使各行业的发展各具优势;五是强化企业自身管理,鼓励企业实施素质提升、创新提升、价值提升等计划,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来源:( 浙江商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