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埭农业“谋转型求发展”——机器换人
一台行走式喷雾机、一台植保无人机,今年新埭镇的种植大户黄建峰一口气花30多万元引进了这两台“宝贝”,全面开启农场机械化转型。
黄建峰是一位职业农民,他的“建丰农场”是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经营水稻面积2000亩,虽然农场已经开始了机械化育秧、插秧和收割等,但在防病治虫施药这一环节还是给黄建峰带来了困惑。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机器换人”。“如果是传统的担架式喷雾机,7个人一天只能作业150亩,现在换成行走式喷雾机,1个人一天就能作业300亩左右,既省了人工费,而且喷洒的质量更高、效果更好。”黄建峰说。
今年是黄建峰种植水稻的第六个年头,就去年稻谷价格就下降了20%左右,他开始意识到如果纯种植水稻,效益将越来越低。于是一边在谋求机械化转型降低成本的同时,他一边也在积极探索其他领域。今年开始向经济作物延伸,种植了150亩的芦笋和200亩的慈姑。此外,黄建峰还拥有自己的大米注册商标——“煲正香”,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链式经营模式,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响。“去年‘煲正香’的销量在150吨左右,今年预计可以达到200吨。”黄建峰说。
像黄建峰这样的职业农民,在新埭镇不在少数。近年来,新埭镇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注重培育职业农民,形成了集芦笋、水产、食用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同时“稻—菇—笋”、“林—草—禽” 等生态循环模式的创新和推广也使得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新埭镇规模经营户达356户,平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33家。同时,新埭镇还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开发名牌产品,目前全镇共注册农产品商标11个,涉及粮食、水果、蔬菜、水产等多行业。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平湖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