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要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当下,我国文艺创作呈现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与此同时,社会上存在着谄媚富贵、个别企业家轻浮跨界等不良风气。这样导致部分创作出的作品存在缺乏内涵、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曾经一位文化名家在谈到当前文化世象时颇感忧心地说,浮躁这个流行病一直没有过去,很多文艺作品粗制滥造,不忍目睹。没有内涵、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东西,即使灯光、舞美再炫,也难掩其文化垃圾的实质。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经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文艺的传统是“文以载道”。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还存在的今天,更加需要出现引领社会审美取向的主旋律、正能量作品。文艺作品“有筋骨”方才立得住,媚俗拜金的作品是“筋骨全失”的作品,是跪倒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只能是市场的奴隶,绝不是时代的引领者。
面对“文化强国”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文艺工作的崇高使命,明确自己的时代担当。把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文艺创作的时代主题,在人民群众中发现美、创造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文艺工作者需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牢记自己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文艺工作者要勇于破除当前文艺界存在的浮躁之风,树立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良好风气,同时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破除唯市场化的错误取向。改变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文艺工作者需要创作出更多时代精品,践行自己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文艺工作者要拒绝跟风浮躁的市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突出创新、创造。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创作的主角和源泉。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又要在传播中国声音中不断标注中国文艺水平的新高度。
当前,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精神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精神沃土。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旗帜下行动起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