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多维度打造“我们的村晚”文化品牌

18.01.2018  11:41

  “我们的村晚”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依托,已成为文成县的乡村新年俗。新时代的村晚,撕去简陋、粗糙、小打小闹等标签,迈上了设施完备、节目精致、传扬文化的历史新舞台。目前,文成县各乡镇共举办村晚6场,参与村民达3000多人,使用经费达30万元。

   经济搭台 文化唱戏

  从前举办文化活动的理念是“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补偿和反哺文化的能力。新的形势决定了“经济搭台 文化唱戏”的角色转变。经济实力作为“台架子”,使得村晚的舞台告别草台班子吹拉弹唱的1.0模式,实现了有设施、有场地、有精品的2.0模式。一场高大上的精致的村晚,不仅彰显了乡镇的经济实力,而且反应了主办方和村民的审美素养的提高。当一个地方形成崇尚文化、注重文化品质的氛围时,文化也能发挥出软实力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记忆乡愁 凝聚乡情

  村晚1.0模式大部分还在模仿热门的电视网络节目,或花钱请专业演员演出,村民虽然欢迎但参与度不高。后来,乡镇慢慢悟出了村晚品牌塑造要让村民成为主角的道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才能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踊跃参与。接地气才有人气,村民演、村民唱、唱村歌,展现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真正体现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群众主体性。村晚不仅是村民联欢的舞台,也是文化传承的舞台,更是以文化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台。日益常态化的村晚展现乡景、记忆乡愁、凝聚乡情、富有乡韵,正在成为乡村的记忆、村民的纽带。

   人才造血 草根挑梁

  把村晚办好,文化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农村阅览室、舞蹈室、文化礼堂、文化驿站等文化阵地纷纷健全。从硬件设施建设到人才培训辅导,县文化部门的服务重点发生了转移。通过“文化结对”“文艺快递”等方式,对乡村文化能人进行点单式教学和帮带式辅导,增强农村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大力支持、发掘和培养民间艺人及非遗传承人。乡村文化人才的水平提高了,办起村晚来不再为缺少节目发愁。村民唱主角、草根成明星,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可以说是百姓的舞台、群众的节日。


嘉兴市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热闹开场
  歌伴舞《不忘初心》、杂技《顶凳子》、桐乡三跳《文化厅
南湖:打造农村全域文化地标
  浙江在线1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娜 周芳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