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 一个文明古国的“文明担当”
11.06.2016 16:18
本文来源: 文化厅
一个文明古国的“文明担当”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是今年6月11日,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这个从2006年开始的文化遗产日,在走过10个年头后,逐渐走向成熟。
泱泱大国,文化遗产众多。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越来越有清晰的认知,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越来越多的支持。这既体现在官方设置的文化遗产日上,也体现在人们对相关活动日益高涨的参与热情当中。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珍视文化遗产。因为它们,即使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也依然哺育着这个东方大国的人民。如今,让我们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担当,保护文化遗产,向伟大传统致敬。
十年里的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个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群众呼吁多年的遗产日,以“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标志,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此前10年,主题年年鲜明。2006年,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2007年的主题则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2008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2009年至2015年分别是“保护文化遗产 促进科学发展”“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成果全面共享”。
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决定,建立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申办制度,每年与主场城市共同举办活动,作为倡导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首个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此后,2010年主场城市活动在江苏苏州举办,2011年主场城市活动在山东济宁举办,2012年至2015年分别在河南郑州、陕西咸阳、江西景德镇、重庆市大足区举办,2016年则将主场城市活动选在了河北承德。
每年围绕着文化遗产日,中国都有许多重点活动。以2014年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例,仅文化部重点活动就包括,在北京西藏大厦举办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0周年论坛,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春节文化摄影(视频)优秀作品展,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播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访谈、举办大漆的记忆——中国大漆髹饰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大展,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学津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讲座周活动,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华楼一层报告厅举办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嘉兴市举办“2013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在香港、澳门举办“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遗产日不是纪念日,它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多年为文化遗产日奔走呼吁的作家冯骥才认为,要想使文化遗产日落地生根,必须要强调遗产日的精神意义,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要让遗产日成为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该是公益活动;社会各界都应为文化遗产日出力作贡献,包括文物和文化机构、教育界的努力,也包括对传承人的关怀……
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
事实上,放眼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从漠不关心到重视,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在1832年,法国作家雨果就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呼吁要“为名胜古迹制定一项法律。为艺术立法,为法兰西的民族性立法,为怀念立法,为大教堂立法,为人类智慧最伟大的作品立法,为我们父辈集体的成果立法,为被毁坏后无法弥补的事物立法,为一个国家前途之外最神圣的东西立法……”
而雨果所在的法国,也成为文化遗产日最早发起的国家。1984年,法国文化部长贾克·朗发起一项名为“历史建筑开放日”的活动,很快得到多个国家效仿。1991年,欧洲理事会正式确立“欧洲文化遗产日”,并在之后逐年扩大规模,成为欧洲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冯骥才分析说,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文化遗产日大大提高了欧洲各国人民对各自文化的自豪与自觉。“法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人口的1/6)主动参加这一盛大的文化活动。在这一天,欧洲各地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人民以各种方式,设法把这一天过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这种活动既有政府出面组织,也有各界自发举办,丰富多彩,效果极好,从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情怀,提高了人们对各自文化的光荣感。”
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到老百姓创造的、共同认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计数的文化遗产,这既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
“在文化遗产日方面,我们不是旁观者,也没有缺席。”冯骥才这样认为。
事实上,早在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之前,河南、苏州等地,以及许多大学,都已经在自发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最终,这些来自民间的呼声,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文化遗产日,将历史文明视作不可替代的精神遗产。
然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只是设立遗产日和建立制度那么简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与先进经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法国,文化遗产数量大、类别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与之进行亲密接触。法国文化部长芙勒尔·佩尔兰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知道如何在时间中保存和强调它们。”
将文化遗产推向人民中间
文化遗产日进入第十一个年头,活动越来越多,内容也越发丰富。
国家层面,文化遗产日的“重头戏”很多。
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将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届时耗时多年的普陀宗乘之庙修缮工程将竣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透露,普陀宗乘之庙修缮工程竣工是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修缮。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马盛德则介绍说,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新要求,今年文化遗产日,文化部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主题,组织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院校回访参加研培的学员、开展传统工艺专家巡回讲习、中泰手工艺交流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月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全国各地也将组织开展800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动,包括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等。
而在各地,活动同样精彩纷呈。
在山东济南,文化遗产日前后,有关部门将会举办各类活动32项,其中参演非遗项目100余项,参演人员将达1000余人;在河南,6月11日当天,包括河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内的近300家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单位向公众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在江苏,全省50个非遗传统项目集中到扬州,包括扬州琴筝艺术、南京脸谱、徐州剪纸在内的非遗项目将参展;在广东清远,这个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广东分会场,将有粤绣、佛山木板年画等5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亮相。
拉近非遗文化与民众的距离,成为各地今年追求的目标。例如,在河南洛阳,既包括在周王城广场上举办的宣传活动和现场表演,也有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免费讲解服务和图片展,还有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组织的周边学校学生免费参观活动。
如何建立好制度保障,也是面对文化遗产保护时,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据湖南省文化厅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介绍,《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湖南省出台的第一部文化领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湖南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从此步入了法治引领的新时代。”
事实上,在制度层面,中国一直在向前推进。早在1982年就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此外,文化部先后出台《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30余项规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已于2011年颁布;中国政府已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
“世界需要一个经济高度繁荣的中国,更需要一个社会全面进步与协调发展、比古文明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冯骥才说,我们的文化虽然不是人类共有的,却是人类共享的。我们保护自己文明的同时,也在为人类保护一份巨大的、珍贵、不可替代的财富。
本文来源: 文化厅
11.06.2016 16:18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
我省借力互联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精品云畅享
经过连续四届的举办,文化厅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 第四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在杭颁奖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文化厅
浙江广场舞跳进“鸟巢” 也许会颠覆你对广场舞的印象
当吃完晚饭,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