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需精益求精

11.03.2016  11:2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新的形势下,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

  去年11月,全国政协委员、画家汪国新参加了一次为期13天的海外调研活动。通过对海外侨胞的走访和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的观察,了解外国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国。在调研中,汪国新发现,相比硬实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现得还不够,有关中国的作品多是“脸谱化”,艺术上难以表达中国文化精神。

  于是,汪国新提交了题为《让中国艺术精品温暖世界》和《捍卫中华民族精神国土》的提案。汪国新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也更为迫切。希望国家能推动更多中国艺术走出去。

  “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正进一步加深,这要求我们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不只限于经济领域,也要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华文化的独有魅力。只有通过不断走出去,相互理解与认可,中国才能和国际社会相互融合。”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隋熙明表示。

  文化走出去对参与的文艺团体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谭利华告诉记者,文化走出去对文艺团体的创排质量、团队凝聚力、文化自信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走出国门代表的是中国,大家的心气儿都不一样。

  走出去的作品要有分量

  2015年12月11日,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座无虚席,中央民族乐团带着新创作的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与美国观众见面。演出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激动地说:“这样的作品才是中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舞台艺术,国内应该多派这样的文艺作品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

  “在国外的主流艺术殿堂,只有把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形象和文艺作品带出去,才能够真正让西方主流观众和主流社会感受到中国当代的主流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认为,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内容仍需加强。“许多部门在牵头组织访演活动,但是在内容上还需要精益求精。拼盘式的文艺晚会不能让西方社会看到真实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反思,究竟哪些作品才能真正代表中国精神和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只有在源头上把握好,才能真正达到文化走出去的作用。”席强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表示,外国观众曾是抱着猎奇的心态看中国交响乐,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主流群体开始关注中国的作品,希望看到更多带有中国音乐元素和传统符号的作品出现。“那些镀金性质的出国演出最终没有收获国外市场和主流群体的认可,这提醒我们,走出国门的作品必须保证含金量。”关峡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建议,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有实力的院团发展壮大、走出国门,彰显当今中国的精神风貌。

  “文化走出去不仅要追求项目的数量,也要有更多进入主流群体、引起当地关注并产生反响的好项目。要严格把控、审核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注重文化交流输出项目的品质与内涵。”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表示。

  商演是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除了文艺作品的含金量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文化走出去还要实现“对话”。中国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其他国家顶级的文化平台进行展出,才有文化尊严。吴为山提到中国美术馆的一个名为“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的展览计划,计划将馆藏的国宝级艺术作品送到世界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去进行展览,而不是在一般的画廊和文化机构进行展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刘月宁认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交流双方的互相尊重。只有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双向交流模式,才能让双方的文化在交流中受益,并获得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导陈维亚关注的是以商业手段推动文化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推动,还需要一些商业计划。很多国外演出商每年会来中国考察,他们也想找到中国的精品剧目并带到国外市场。如果得到他们的认可,剧目在国外的推广就不需要操心,所以文化走出去还需要内外结合、一起发力。”陈维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