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我们找到了根”

03.06.2016  17:50

  活灵活现的动物、精致小巧的自行车、构思巧妙的“心心相印”……这些充满灵气的金属丝编织工艺品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王小虎为参加晋中市第三届手工技艺作品大赛准备的作品。他告诉记者,他要用精美的作品努力推广金属丝编织工艺。

  手工技艺作品大赛是近几年山西省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山西文化以独特的魅力让一代代山西人对其有着不可割舍的眷恋之情。近年来,山西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承传统文化与提升百姓文明素质、文化交流、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广泛开展民俗展演、非遗大赛等特色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看得见、摸得着。

  让传统文化滋养百姓心灵

  每天上午10点,运城市盐湖区陶村镇五曹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开始热闹起来,下棋或来一段蒲剧清唱,爽朗的笑声与唱腔此起彼伏,不绝于耳。83岁的邢整齐老人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70岁以上的老人受益于丰富的文化生活,不再害怕孤独了。

  盐湖区副区长黄亚平介绍,从2010年开始,盐湖区不断加大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力度,以德政、孝行实践为抓手,在全区建起了155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安顿近5000名孤寡老人的文化生活和一日三餐;建起了182个德孝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和德孝典型登台讲课;连续举办了7届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的舜帝德孝文化节;开展德孝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党校的“七进七创”主题实践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日常行为规范。通过6年的探索实践,这些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滋养了百姓的心灵,提升了百姓素质,促进了社会和谐,党风、政风、民风呈现出了新的景象。

  陶村镇五曹村焦雨高老人说:“干部把工作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是打心眼里高兴。”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的是干部。现在,焦雨高也已成为全区1.8万名文化志愿者中的一员,除了义务编写时事快报、墙报板报,他还到老年食堂义务帮灶,成了配合村里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

  将特色文化传播得更远

  “我们在台湾了解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今天来到这里,很激动。”近日,海峡两岸同胞在山西高平拜祖神农炎帝,高平市丰富的帝尧文化遗存让包括张凤娇在内的1000余名台湾同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表示:“文化让我们找到了根。

  海峡两岸同胞拜祖神农炎帝是山西举办的炎帝尧帝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和手足之间的血脉联系。

  近年来,通过“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关公文化旅游节”等一批品牌文化节庆活动,山西深挖传统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加强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世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

  今年1月,山西华晋舞剧团舞剧《粉墨春秋》在加拿大温哥华伊丽莎白女皇大剧院上演;5月6日,山西省交响乐团赴泰国进行“山西省交响乐团2016泰国行”文化交流演出……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了山西特色文化,推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好评,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小技艺变身大产业

  山西广灵剪纸是中国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当地80%的农户会这门传统手艺。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广灵剪纸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过去,剪纸只是节日里的装饰品,如今却成了增收致富的新门路。”广灵县有名的剪纸艺人王兴利亲身经历了剪纸行业的兴起和壮大,“开始是到村里的集市上去卖,后来做成礼品到县城里卖,如今带着剪纸到北京、上海的各大展会上去展示。价格也从一毛、两毛到现在的上千元上万元,可以说,小剪刀‘剪’出了大产业。

  近年来,山西着力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注入现代高科技元素,整合多方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开发出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文化消费的同时,让博物馆里的文字、庙宇大院的砖雕石刻、藏在民间的技艺绝活等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山西中部的忻州市定襄县,木雕这种传统技艺也成了一个产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由家庭式作坊发展到拥有260余名员工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已达2400多万元。而位于晋南地区的山西宇达集团,多年来结合运城的关公文化开发出多个个性化创意产品,受到群众欢迎。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制造企业”,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