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大赛温州开赛

28.08.2017  12:03


嘉兴市南湖区七星镇江南村文化礼堂表演的《婚前奏鸣曲》  周建树摄


温州市鹿城区双屿街道康龙文化礼堂表演的《搬家》余建发摄

  8月23—24日,四场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省文化馆、温州鹿城区政府承办,鹿城区文广新局执行承办的“农民进城晒文化”——2017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大赛,在鹿城文化中心开赛。“节目既精彩又接地气,没想到的是演员来自农村,我们有眼福了。”温州市民刘佳说。

  农民进城晒文化 村歌是名片

  68岁的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村民孙央囡常常把村歌唱给游客听。她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荻港人,歌词里形容的美景每天都能看到,村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设施变好了,她比谁都开心。2004年,村里爱好文艺的妇女们自发成立了荻港农民艺术团,有会员50多人,孙央囡任团长。此次他们表演的器乐合奏《渔家乐》,在小木船上击打,在水桶上击打,在渔叉上击打,在木盆上击打……各种声音和谐融合,时而激昂铿锵,时而婉约抒情,洋溢出传统又时尚的气息。

  《千载新荻千古情》的演唱者邓中华是和孚镇新荻村村民。他说,这首由村里人作词作曲的村歌,还是村民们跳广场舞的伴奏曲。“村歌是文化礼堂闪亮的名片。不仅讴歌了江南水乡的地域风光,也反映出新农村日渐变美的村容村貌。”邓中华说,“此次参赛,大学生村官也成为我们伴舞中的一员,大家在一起排练,心情很愉快。特别是能让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村歌唱响城市舞台,感觉挺自豪的。

  大家都说家乡美 非遗成载体

  两天四场比赛,记者发现,参赛节目很多以非遗项目为载体。比如平湖广陈镇泗泾村文化礼堂表演的情景小品《茶馆钹子咑咑响》,把平湖古老的茶馆文化和当地非遗项目钹子书结合在一起。“爿爿茶馆钹子响,不唱三句喉咙痒”,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钹子书成了当地农民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文化佳肴。“通过一个情节短剧的再现,向全省观众展示小镇风韵的同时,也能让大家感受或回忆到我们过去生活中的场景,以及对钹子书和老茶馆生活的一种回忆与联想。”该节目编导、表演者戎永鑫说。平湖钹子书是浙江省著名的传统曲艺形式,自明代万历年间产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2008年,平湖钹子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阮林双是国遗项目温州鼓词的演唱者,在曲艺界有一定知名度。比赛中,她用娴熟的技艺演绎了温州鼓词《一碗面》,让台下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阮林双说,参加这样的大赛,是对她能力的鞭策,激励她向更高层次发展。本地观众张燕说:“我平时非常喜欢听鼓词,今天能与选手面对面,听得真带劲。

  磐安县文化馆民乐队表演的《磐安吹打》,声音浑厚、嘹亮,让人热血沸腾。据该节目编导王海根介绍,磐安吹打是一种古老的丝竹锣鼓乐,旋律为五声音阶。演奏的乐器有扬琴、三弦、琵琶、牛腿琴、笙、曲笛、箫、板胡、科胡、二胡、月琴、郎常、木鱼、响铃、五音锣等,其中郎常是古代“细腰鼓”的一种遗制,是一种罕见的似朝鲜族长鼓样的打击乐器。2007年,磐安吹打被列入浙江省级非遗名录。“希望通过演出、比赛,把这一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王海根说。

  基层活动真多彩 礼堂聚人心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龙峰村文化礼堂表演的《山哈人家》是首次登上都市舞台,节目表现的是莪山畲族地区的迁徙历史。“此前,当地文化部门将《山哈人家》送到全县2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去演出,努力让畲族文化走出去。据悉,此次桐庐共有5个节目参赛,农村文化礼堂落成后,农民有了归属感,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长兴县戏曲家协会成员胡忠明表演了当地传统曲目《龙船王》。胡忠明说,农村文化礼堂让村民远离牌桌,大家在一起吹拉弹唱切磋技艺,不亦乐乎。

  义乌市稠江街道办事处文化站选送的器乐合奏《丝长竹青》曲韵悠扬,令人陶醉。参演的义乌市大陈镇一村村民张杏娟说:“我们非常热爱音乐,现在村里建了文化礼堂,能排练、能演出,我们表演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今天能在这个省级舞台上展示,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据了解,本次汇演设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小戏、小品)曲艺等多个艺术表演门类,共有52个节目、千余人参赛。参赛作品主要是反腐倡廉、敬老爱老、宣传中国梦等弘扬社会主旋律、宣传正能量的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时代主旋律,鼓舞了人心。本次大赛结束后,展演组委会将挑选出优秀作品若干件和历年优秀作品一起,于9月底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农民进城晒文化”——2017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群众文艺优秀作品成果展演活动上再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