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社区文化构筑精神家园 我省建设社区文化家园纪实
看电影、练书法、学排舞……每天傍晚时分,杭州市上城区馒头山社区文化家园总是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邻里礼堂、邻里书吧、邻里学院等十二大功能区域,为辖区上万名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场所。
春风拂面暖人心。如今,行走在浙江大地,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融入了这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文化阵地之中。在农村,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了村庄最具特色的精神地标;在城市,一个个社区文化家园正拔地而起,承载着城里人的文化梦想。
为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精神满足感,将城市社区真正打造成居民走得进、坐得住的“大家园”,实现“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并“乐在其中”,我省自2015年起试点建设城市社区文化家园,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区文化家园192个。依托着不断建设的农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初步建成。
聚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文昌社区开展趣味游园会,居民们看文艺演出、猜廉政灯谜、做趣味游戏。
曾几何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邻里关系却日益疏远。城市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正变得愈发强烈。
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在嘉兴市南湖区湘城社区,我们找到了一种尝试。
2015年,湘城社区围绕“七彩湘城·幸福家园”的社区精神,高标准打造了一个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明倡导、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社区文化家园。
湘城社区自2011年8月成立,作为嘉兴市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湘城社区的居民由附近5个村的村民拆迁集聚而成,现有居民2万多人,其中新居民11000多人。社区主任赵丽说:“面对社情复杂、诉求多样等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家园这个阵地,来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湘城社区文化家园走上一圈,仅仅是硬件就令人“惊艳”:1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将健身休闲、文化记忆、演艺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170平方米的舞台和20米的文化长廊是居民的休闲活动场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站、志愿者服务站、警务站、新居民事务站等,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全方位服务。
“湘城就像一幅画,啊,美丽的家……”伴随着悠扬的乐声,走进二楼的排练室,一支阵容齐整的民乐队,正演奏着由文化志愿者创作的社区之歌——《我家住在湘城里》。61岁的“队长”周斌华大伯是个戏曲爱好者,带领社区的文艺骨干组成一支30多人的民乐队。在社区文化家园,他们不仅有排练场所,还能免费享受每周一次的戏曲培训,观赏每周两次的戏曲电影,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艺。“每到社区要办晚会的时候,我们好多队员直接上台就能唱。”周斌华自信地说。
社区电子阅报屏是社区文化家园“互联网+”的重要“阵地”,20个二维码整齐地排列着。“手机扫一扫就能及时获取各类信息,像这个‘文化有约’,经常给居民们推送很多免费的公益性文化大餐。”赵丽表示,经过培育,社区现有腰鼓队、舞蹈队等五支文艺特色团队,共有文艺爱好者1000多人,他们成了社区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民星”。
湘城社区文化家园,只是嘉兴市南湖区建设社区文化家园的一个缩影。2015年起,嘉兴市南湖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建组织、配人员、筹资金,在“一家园一品牌”理念的指导下,截至目前,49家已建成的文化家园,充分展示了“以文化人”的南湖实践。
放眼全省各地,一家家颇具风格的社区文化家园,正逐渐兴起。
种文化,增进百姓福祉
城市社区文化家园怎么建?
走进温州市鹿城区庆年坊社区文化家园,迎面而来的是一面“百家墙”,上面的字体均由辖区居民和志愿者书写而成,寓意家风建设和书法艺术的结合。古街的文化情怀融于社区的温馨,家的温馨灯火点亮一座城的幸福光芒。
将社区文化家园打造成居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景,也是我省文化阵地建设的目标。
4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家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将围绕“文化驿站、共享空间”的定位,把社区文化家园打造成集价值引领、文明倡导、文化熏陶、志愿服务、爱心慈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和服务平台。
我省针对社区文化家园的建设,有着明确的标准——从硬件来说,社区文化家园要具备文化中心、文化讲堂、文化广场等设施;从软件来说,还需要开设文化讲座、风采展示、民俗节庆、公益服务、创建评议等文化服务项目,经常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场所的建成,只是开始;不断注入文化活力,才能保持社区文化家园的影响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在社区文化家园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文化家园的建设、使用与管理。
为了给社区文化家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办法:
——在温州,建设社区文化家园过程中,城市书房成了当之无愧的“明星”,40多家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实体街区图书馆,很受群众欢迎。
——在杭州,西湖区骆家庄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区文化家园引入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筑梦书屋”公益项目,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
——在湖州,南浔镇城南社区文化家园内,一张张居民笑脸照洋溢着幸福感,阅览室、老年文化活动室、室外体育场等设施,丰富了社区各年龄居民的需求。
——在舟山,定海区正在打造的香园社区文化家园,依托宣传窗、小公园,广泛展示最美系列、和睦邻里等内容,传递社区好声音、正能量。
……
一座座温馨舒适的社区文化家园,正在之江大地蓬勃生长,成为增进居民文化福祉、培育社区内生文化、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阵地。
家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如果说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基石,那么,和谐社区就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把加强社区文化引领作为建设和谐幸福现代化社区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国际化步伐日渐加快,打造一个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和谐宜居社区,成了每个居民的共同需求。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市滨江区彩虹社区,不但环境优美、能人众多,更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周一书法课、周二国画课、周三摄影课、周四歌唱课、周五旅游课……这个成立不过8年的新社区,已经成了附近居民羡慕不已的文化乐园。“你只要在我们社区住过,就不想搬家了。”社区居民戈宝栋很自豪,教书画、唱京剧,社区文化家园是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报到”的地方。
依托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文化人才,彩虹社区还成立了滨江区第一个社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七彩温馨园,下辖的29个社会组织常年提供便民服务,不仅包括合唱、京剧、书画等文艺社团,还包括辣妈课堂、心缘沙龙、成长俱乐部等社交平台,更有理发、健康咨询、缝补等志愿服务队伍,各个社会组织交相辉映,打造出一派繁荣新景象。
和彩虹社区一样,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心口相传的社区新文化,社区文化家园正逐步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4月25日,嘉兴市凌塘社区文化家园内,举办一场“尝野米饭”活动。居民们架起大锅和方桌,用糯米、蚕豆、竹笋、莴苣、咸肉等食材,煮出香喷喷的野米饭,并将野米饭送到社区内100多位腿脚不便的空巢老人家中,共同分享幸福的味道。
凌塘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超过25%,居住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收入困难人群较多。社区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满足这些人群的文化需求和生活需要:社区车主自发组成爱心车队,为生病的、年迈的居民提供免费用车;退休党员组成“乐龄天地”,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测血压、测血糖;年轻居民组成“8090”青春公社,上门教老人用微信聊天……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红船精神的引领作用,是我们社区文化家园建设的一大特色。”社区主任徐惠琴告诉记者,通过培育“我们的团队”、畅享“我们的节日”、点亮“我们的活动”,百姓主动融入社区,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逐步提升,文艺骨干越来越多。徐惠琴自豪地说。
昂扬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社区文化家园正依托一个个多元化的有形阵地为载体,以无形文化滋润心田,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幸福。让居民休闲有乐园,精神有家园,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