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务日”开启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
3月28日,阳光明媚,上海市闵行区群众艺术馆露天广场上,《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激昂奏响,“锦绣江南侨界舞蹈队”的一群年近70岁的华侨大妈跟随节拍翩翩起舞,吸引大量市民驻足欣赏;广场一侧,展板林立,“一张图看懂3·28”“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闵行区系列活动七大看点”等全面展示闵行区当日文化活动盛况……
当日,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以覆盖全市的“文化服务日”拉开序幕。这一天,全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20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延长服务时间,全市70余个重点广场、绿地、商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上海市文联、市教委和市级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等组织艺术展览、文艺演出、艺术讲座等深入社区,为市民提供文化配送服务,全市活动逾千场。
言传身教“家文化”
“很多年前,我去美国探亲,发现生于斯长于斯的表弟很自然地说到‘你的国家如何、我的国家又如何’,我听着很别扭。家族成员分散在全球各地,下一辈很多人都已经不会讲中文了。能把家族故事完整写出来,我觉得很有意义。”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启动日“如何寻找家族史”专题讲座现场,沪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的这番心声,拨动着听众的心弦。这一活动也标志着“家和万事兴——上海市民家族家庭故事大赛”正式启动,大赛将通过全媒体发动、市民参与,寻找100个有意思的家族家庭故事。
同时,在上海众多社区,“家文化”则以一种更为活泼的形式呈现。新华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百善孝为先——叙家风家教”现场,大家围坐一堂聊聊各家的家风家教;在浦东东明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首届“回家吃饭”社区亲子厨艺大赛正式启动;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携手人民照相馆举办的“气清景明 家福人和”——2015“移动照相馆”全家福拍摄活动,邀请市民在这个春天留下最亮丽的家庭合影……围绕“家文化”主题,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展1000场“家风、家训、家教”专题论坛和讲座,评选100户“海上最美家庭”,市民戏曲大赛、市民手工艺大赛分别以“带领市民寻找回家的路”和“家、生活、情趣”为主题开展活动。“之所以把‘家文化’作为市民文化节的主题线索,就是希望以人人都能感知的主题去回眸、感受、传承我们中国人的优秀文化。”上海市民文化节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萧烨樱说。
开放空间,优化服务
“主办方从创意集市中发现了我们,能把羊毛毡手工艺品制作的爱好带到这里开课,给更多人带来乐趣,我感到很惊喜。”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二楼,羊毛毡课堂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忙着现场授课手把手指导的女孩如此表示。作为主会场之一的上海市群艺馆这一天全面开放,引入30余家社会主体开展表演、讲座、展览等活动3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的效能和活力,闵行区群艺馆探索开展“以空间换服务”,在“文化服务日”当天与社会主体签约。按照协议,今后闵行区群艺馆将在每天特定时间开放场所,鼓励社会主体使用,拓展公益性文化服务方式。市民书画展、大型沪剧展演、广场舞展演、戏剧讲座等文化活动当日在闵行区群艺馆、图书馆及13个街镇文体中心同时进行,活动区域安装的无线摄像设备,让市民只需通过大屏幕就可以实时观看所有场馆的现场直播,尽览全区文化活动大联盟的盛况。
将社会主体引进文化场馆的同时,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进一步突破公共文化场所限定,充分利用城市地铁、公园、文化创意园区、广场绿地和居住集聚区等空间,实施文化氛围空间营造方略,让文化的种子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静安公园内,上海首批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为市民献上街头艺术;近10列“上海地铁文化列车”穿梭于各站点,地铁音乐角演出、“老上海风情展”和“大师作品进地铁”等活动为市民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的地铁公共文化空间;上海音乐厅品牌项目“音乐午茶”首次走出市区,来到松江区岳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郊区群众送去高雅音乐……聚集人流的社会公共空间变身市民文化节大客厅,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进一步突破文化人自己办文化的圈子概念,促进文化与商业、教育、旅游等多方面融合,为群众献上一道道精彩的文化大餐。
社会主体、市民参与常态化
据悉,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进一步深化、创新办节机制,全面推动社会主体参与办节常态化、市民个体参与文化活动常态化,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治理创新,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撑。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市民文化节涌现出的“百强”“达人”,在“文化服务日”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在上海市群艺馆,市民演奏大赛百强演奏团竞演会、市民舞蹈大赛百强流行舞团竞演会、2015法语歌曲大赛决赛轮番上演。市民文化节中脱颖而出的团队和个人,受益于2014年开展的百强提升计划并形成“造血模式”反哺办节。长风淮剧队的一名骨干队员说:“参加这些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打开了视野。”
众多民间文艺团体以独特视角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聚集近9万名爱好者的橡皮章子(豆瓣)小站推出“情迷橡皮章”公开课;4名艺术专业毕业的话剧爱好者组成民间团队,开设互动体验课,现场教授话剧表演;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上海故事》杂志社请来《滑稽王小毛》编导葛明铭,以时事脱口秀形式讲演生动精彩的百姓故事……大到专业编制的乐队舞团,小到民间草社的三人小组,市民多元各异的兴趣爱好在市民文化节开幕当日的各个角落得到满足。
汇聚各方资源,精心筹建并即将推出的“市民文化协会”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将进一步以社会化运作市民文化节,激活小微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蕴藏在民间的智慧、资源、人才在市民文化节的平台上充分涌现。萧烨樱表示,“市民文化协会”的建立将通过几年时间培育,逐渐放权,最终让社会主体自主策划和办节,政府做服务和支持工作。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在传播形式上进一步强化由线下活动向线上线下并举转化。各区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纷纷利用网络及微信平台开展宣传,让市民知晓活动、预订场地、获取活动票,开辟网上课堂,开展网络投票,使更多市民实时便捷参与并分享市民文化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