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设立“文化庭院” 畅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末梢神经”

31.12.2015  11:36

  为更好地探索“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革任务,近两年,嘉善县因地制宜开展了农村“文化庭院”创建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微型体,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设定 1+X 空间布局,增强辐射效应。 文化庭院以文化礼堂(或文体活动中心)为中心点,空间布局上作“1+X”的延伸,根据农村实际需要,选择若干个思想素质好、参与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的农户作为庭院院长,要求农家自有15平方米以上且环境优美的庭院;5分钟路程内有15户以上的农户集聚;有整洁的客堂提供15平米以上作为“百姓课堂”阵地,配置1个报架、1个书柜,并与 “农家书屋”、图书分馆建设相结合。礼堂与礼堂间遍布了多个“小庭院”,有效增强了辐射效应,编织出一张张农村精神家园的大网络。

   二是设定 “3+X” 项目模式,增强联动效应。 庭院形成了“3+X”的项目模式,“3”即 引导群众自发组织文艺性活动, 每期由村(社区)文化员定期指定2户以上农户编排文艺节目、进行才艺展示等,激活民间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基层文艺爱好者作用,创作群众爱看、爱参与的小型文艺节目,开展群众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边学边比活动; 设定以县、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和普通农户三级联动的固定活动和若干个主题活动, 县级党员干部以走基层宣讲为主要形式,通过所在村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策划,定期搜集群众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类梳理,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的“县形势政策宣讲团、百姓课堂宣讲团、文化礼堂百姓讲师团”三大县级讲师团菜单,邀请讲师团成员以问答式、座谈式进行宣讲; 镇村党员干部以走亲连心为主要内容,在庭院活动中开展民情民意调查, 准确掌握一手资料,零距离访民情、听民意,掌握实情,并形成意见反映、问题办理的双向服务机制。干窑镇仅2014年一年,通过文化庭院征集到涉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养老等各类民事问题就达876件,完成处置办结806件。 X 即结合县情形势和传统节日,设定主题,文化礼堂派送一批 微节目 理论宣传普及、文化惠民普及、乡风文明在“大礼堂”与“小庭院”间形成联动效应。

   三是建立机制,确保长效运行。 建立院长负责制度。 选择村内文化带头人、宣讲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有影响力、有组织力的农户,作为庭院院长,村(社区)文化负责人和院主共同负责日常庭院活动的组织联络,定期策划活动,召集周边农户、主持活动。 建立干部联系制度。 结合基层干部住夜值班制度,每户庭院均设有镇干部指导员、村干部联系员以及文化礼堂联系人。文化礼堂及镇村的文化活动定期派送入院;庭院定期评选推送出一批优秀节目进入文化礼堂巡回展演。 建立院企结对制度。 镇内企业以村为单位与相关庭院结对,通过庭院优秀作品走进企业展演,企业积极助推庭院创建,每年提供结对经费的互动形式,推动活动的长效开展。

  目前,嘉善“文化庭院”建设,成效初显:

   一是形成宣传平台,传达方针政策、普及文化知识。 充分利用好县委形势政策宣讲团、百姓课堂讲师团、善文化百姓讲师团、镇村干部等资源,邀请宣讲骨干走进文化庭院开展宣讲活动。针对基层实际,通过微课堂、发放宣传手册、展版、播放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咨询、生产生活知识介绍普及。在深化学习教育的同时,发挥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作用,建立起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村老党员老干部为核心的宣讲队伍,积极开展宣讲活动。今年以来,试点干窑镇先后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中国梦·我的梦”等开展系列宣讲100余场,受益群众达5000多人次,累计向村民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余份。

   二是形成学习平台,加强交流互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文化庭院”内设微学堂,统一配置报架、书柜,每年添置学习书籍、报刊杂志、宣传资料等,每户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图书不少于100册,报刊、杂志不少于10种。结合全民读书月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开展学习体会征文活动,鼓励群众多阅读、多学习、多思考。结合“农家书屋”建设,定期对“文化庭院”的书籍进行流通和管理,吸引周边群众参加活动时取阅以及平日借阅学习。镇文化站、成校在每次活动时可提供便携式DVD、音响话筒、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强化现场学习的表现力、吸引力,增强百姓视听直观感受。

   三是形成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秀出万家风采。 定期开展小微文化活动进“文化庭院”院内活动,充分发挥城乡艺术团成员和文艺爱好者的作用,创作推出有主题、有针对性的小型文艺节目,并配合有奖竞猜、知识问答等活动环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定期开展文艺比拼活动,为文化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今年以来,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推出各类主题文艺表演、民俗节庆活动40余场次,吸引4500余名群众观看。例如,在“共度端午”“庭院传家风”“迎新春送春联”“长生的秘诀——孝”等活动中,村民们以家庭为单位,展示了风采。

   四是形成传播平台,弘扬主流价值、传承优秀文化。 组织开展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道德微宣讲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凡人善举和身边好人等道德故事,激励村民向先进典型学习。定期开展善人善事、善美家庭、文明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倡导以孝为先、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村民和谐、礼尚往来的良好风尚。例如,在文化礼堂建立孝心“红榜”,增强村民自治能力。端午前夕,吸引了150多名学生走进10余个文化庭院,亲手包粽子送给五保户,弘扬了慈爱与孝道。

   五是形成服务平台,了解群众需求、传递百姓心声。 广大干部定期走进“文化庭院”,在和群众拉家常、聊生活、问生产中听取意见,即时登记“民声快递卡”,并将意见提交村委会或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形成意见反映、问题办理的双向服务机制,真正做到了“零距离”访民情、面对面听民意、高效率服务民。今年以来,干窑镇共有523名干部定期走进“文化庭院”,发放“民声快递卡”3800多张,累计收集民情民意500多条,涉及农业、养老、道路交通、“三改一拆”等各个方面,在促进实际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