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引领新时尚

28.01.2015  15:10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老年人如何度过充实的老年生活?在杭州,许多老人并没有选择在房间里看电视、打牌等消磨时间,而是活跃在各个养老项目里,文化养老已成为杭城主流。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杭州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4.8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9.1%,比上年增加6.99万人。近年来,我市老龄工作以“文化养老”为核心,打造积极的、健康的、富有的养老理念,彰显特色树立品牌,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围绕市委“三转一争”专题活动,市老龄工办主任杨英英认为,老龄工作首先要“转理念”,即树立大老龄工作格局,把老龄工作摆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结构的调整中,让全社会重视老龄化趋势,拥有敬老爱老助老意识,参与到为老服务中。
  去年,杭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出台《杭州市2014年为老年人办实事的意见》,涉及基本保障、精神文化、体育休闲、扶贫帮困等多个方面,近135万杭州老年人共享着这座城市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也见证着中国梦在杭州的实践。

   老年服装设计大赛上了《新闻联播
  穿上旗袍、长裙、背带裤,披上华丽的汉唐宫廷服装,他们在舞台中央或优雅或奔放地走起模特步,年龄最大的表演者有87岁了,这是一群充满活力的老人。2014年10月2日,正值新《老年法》实施后的第二个“老年节”,由杭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达利杯”首届中国老年服装设计大赛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杭州老年人的生活风采。
  本次老年服装设计大赛共收到全国各地稿件237件,服装款型948套,最终38个系列作品入围。这是一场青春、时尚的服装秀,模特们都是从全市业余老年模特队伍中挑选出来的,女性身高1.68米以上,男性身高都超过1.75米。
  在文化养老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关注养老品质与晚年生活,市老龄工办将会更多地搭建平台、寻找载体,为老年人实现“文化养老、品质养老”做好服务。

   老有所乐 老年文化艺术节历时半年
  文艺汇演 主题研讨 精彩纷呈
  老年服装设计大赛只是“2014杭州市老年文化艺术节”的一项内容。艺术节历时半年,活动覆盖全市范围,面向全市老年人,设有五大主题活动:“老年节”庆祝大会,首届中国老年服装设计大赛,“文化养老·寻梦杭州”文艺汇演,文化养老和老龄事业主题研讨会,大型长寿宴公益活动等。
  从去年5月开始,我市相继举办了“老年文艺汇演”服饰表演类、老年舞蹈类、器乐类、小戏小品类四个专场。杭州市老年活动中心和杭州市红叶艺术团推送的《母亲河》获得舞蹈专场金奖;另外,由杭州市公安局选送的《军民鱼水情》在小戏小品比赛中夺魁;器乐比赛中,杭州文广集团弦趣室内乐组的弦乐合奏《莫扎特29交响曲》获得特等奖。通过一系列文艺汇演,充分发挥艺术节的社会效益,创建属于老年人自己的文化活动品牌。
  除此之外,艺术节上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文化养老和老龄事业”主题研讨会。去年11月7日,“文化养老·老龄事业”学术研讨在杭州召开,会上重点围绕“文化养老·老龄事业”,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理论探索,论述我市文化养老与老龄事业的现状,提出发展文化养老和老龄事业的思考和建议。
  老龄事业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需要老年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性工作。研讨会汇集了我市老年学学术研究、参与理论政策制定的专家,凝聚了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的力量,发挥了学术智囊团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研究解决老龄问题,深入开展文化养老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敬老月里活动多
  1900场活动 40万人参与
  2014年10月2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新修订的《老年法》实施后第二个“老年节”。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美德,去年9月30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副市长、市老龄工委主任戚哮虎和市老领导、市老龄工委名誉主任吴键等一行,前往西湖区,为百岁老人送上节日问候与祝福,还带去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期颐之贺”印章。自2012年起,杭州每年给每位当年满100周岁的老人赠送由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刻制的“期颐之贺”印章一方,以表达对百岁老人的祝福之意。去年“敬老月”期间,市政府向全市146位老人赠送了“期颐之贺”印章,向年满100虚岁的575位老人每人送上慰问金1000元。市老龄工办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700名高龄、困难、独居、失能老年人开展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金70万元。
  “要让全社会了解老龄工作,参与为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树立敬老爱老意识。”在第五个“敬老月”期间,全市开展敬老爱老宣传教育、老年维权优待、走访慰问、为老志愿服务、老年文化体育等活动近1900场,约40万人次参与活动。
  杭州市“最美杭州人”之“孝亲敬老之星”评选,“幸福盈家 健康起舞”老龄宣传教育实践和为老服务公益活动,《老年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五水共治·美丽杭州”书画摄影比赛,市老年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作品巡回展览,首届市老年人主题征文活动,老年人运动会,为基层老年人送文化下乡……这些内容新颖、形式创新的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积极的、健康的、富有的文化养老理念,老龄工办需要服务更多的老年人,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提供老年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以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市老龄工办致力于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加强杭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文化交流促进会、老年电大、老年学会等综合性、枢纽性涉老组织的建设,扶持一些公益性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社会组织和企业来具体承办活动。同时,进一步强化市老年活动中心的阵地建设,更多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调整中心的功能定位、项目设置,立足为老服务功能,做好延伸拓展服务,组织开展公益讲座、书画展览、文艺展示等各类活动,通过辐射带动,使活动中心成为老年人学习、交友、融入社会的重要场所,真正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
  今后,杭州将不断推出“文化养老”项目,为杭州人的老年生活增添更多的快乐和温暖。

   “敬老文明号”成杭州养老金名片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化为老服务环境,杭州一直在努力。积极创建“敬老文明号”,正是其中的亮点。去年5月,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启动会在杭州召开。杭州向1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展示了首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成果。
  在第二届创建中,市老龄工办又有新的突破。今年,杭州将启动敬老文明号地方标准编制,以地方标准条款的形式对敬老文明号的参评资格、评定程序、创建流程、创建标准和监督管理等进行量化规范。同时,将第三方评估引入创建全程,委托高校专家团队对各申报单位为老服务特色项目逐个评估,监督指导创建过程。
  除此之外,市老龄工办还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广阔领域,使更多的行业(集体)都能参与,并鼓励部分行业(系统)探索行业联创,与公安局、卫生计生委、城投集团、武警消防总队等行业合力推进联创工作。

   探索老年人权益保障杭州模式
  新建住宅项目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应该纳入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一百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应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老年人有权拒绝为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提供经济资助……
  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立法计划,《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被列入今年正式立法项目。市老龄工办认真组织前期调研,起草了《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市老龄工办还与市法制办、市人大内司委及法工委等部门一起,组织了多场立法听证和立法协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规定(草案)》共7章50条,分为总则、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宜居环境、社会服务、法律责任、附则等。

   老龄产业方兴未艾
  去年9月,“杭州老街——中山中路孝亲文化特色街”正式迎客。大华书场、泰山堂、西北人家、口腔医院、御祥绸、豫丰祥等6家单位作为示范商户被授予“为老服务示范体验点”的铜牌。拱墅区老年服务产业园也已启动建设。下城区正在潮鸣街道规划启动养老产业一条街建设。市老龄工办还与市经合办接洽,参加杭州市重大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会,重新梳理出西湖区、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临安市的14个可发展休闲养生度假、养老综合体、养老服务机构等老龄产业的闲置地块。

   开通省内首条市级助老公益热线
  135万老年人有了贴心的“电话管家
  “您好,这里是967032助老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拿起电话,按下967032这个号码,电话那头就会响起温馨的问候声。杭州已开通省内首条市级助老公益热线,全市135万老年人有了贴心的“电话管家”。服务热线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工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志愿者对接等服务。热线还将聚焦涉老热点难点问题,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组织走进社区、网络互动、上门服务等专题内容,实现老年人需求与社会服务资源供给有效对接。

   出台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和多项目的老年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能力,市老龄工办联合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出台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今年将在全市推广老年人专属意外保险。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因意外产生的医疗、照护费用以及发生意外导致身故、残疾的将由保险公司给予赔付。对于拥有本地户籍,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失独人员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享受政府补贴,为每人每年购买1份保险产品,政府补贴实施期限为2015年至2017年(3年)。

   多措并举优化老年宜居环境
  近年来,杭州着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推动社区层面交通出行便利化、为老设施适老化、为老服务人性化,并创新地制订了老城区社区、新建社区、撤村建居社区和农村社区四类老年宜居标准,分类打造样板,突出不同类别社区的创建重点与特色。
  近期,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社区适老化设施的改造,根据社区申请、政府补贴的原则、鼓励各地分期分批实施无障碍适老化设施改造。支持老年家庭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市老龄工办将积极探索制订市级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特色标准,选树示范点,培育一批建设的优秀案例和品牌项目,引导创建更多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环境。

   最美杭州人”之“孝亲敬老之星”评选
  2014年6月起,市老龄工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发掘身边的孝亲敬老模范,形成学习争做“最美杭州人”的社会风尚。经过基层推荐、个人自荐、组织审核、媒体公示、网络投票、评审委员会评定等环节,毛双莲等10人当选为“最美杭州人”之“孝亲敬老之星”,方丽明等10人获得“最美杭州人”之“孝亲敬老之星”提名奖。这20人当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34岁。他们中有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伦理观念;有的志愿服务老人,体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大爱;有的坚守在为老服务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他们生动地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谛,奏响了孝亲敬老的时代强音。(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