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文化体育发展需求的民意调查报告

14.12.2015  18:08
 

为深入了解群众对我区文化体育建设发展的评价和需求,我们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文化体育生活的认知度普遍较高, 对目前文体建设的现状总体评价较好,但仍存在部分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群众对文化体育生活的认知和现状

1 、九成以上受访者重视文化体育生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当问到“您认为文化体育生活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程度如何”时,九成以上受访者觉得重要。

2 、大多群众为强身健体热衷于体育运动 。调查中,关于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受访者是为了强身健体、无病防病,占比达到74.5%;其次是出于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占比为39%。

3 、文化体育活动时间以半小时至1小时居多。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文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上过半数群众每天用于文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半小时至1小时;每天花费1小时至2小时的受访者有29.5%。

4 、文化体育活动支出人均每月50-100元较多。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群众每月都会有一定的费用用于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支出。其中支出50至100元的比例最高,占34.5%,其次是100至300元,占27.5%。

5 、最企盼增加艺术馆。 在罗列的文化体育场所中,过半数受访者经常去的是图书馆、综合性文化体育中心、公园,在众多的场所中,群众对增加艺术馆的呼声最高,其次增加诉求较多的分别是综合性文化体育中心和体育场馆。

二、对文化体育建设发展的基本评价

1 、对文化体育生活的满意率较高。 调查中,受访者对目前文化体育生活的满意率达到98.5%,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仅占0.5%和1%。

2 、对公共文体设施布局及使用情况认可度较高。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及使用情况的总体评价较好,对各类设施评价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基本到八成左右。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比例最高的是公园,表示认可的受访者有88.32%;其次是图书馆,占比86.98%。

3 、文化精品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我区扎实推出“跨区域文化联动”等惠民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品味也日益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居民对杭州实施的文化精品工程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当被问到“您印象深刻的文化精品项目有哪些”时,在8个可选项中,电视剧《焦裕禄》、《国家命运》以51%的占比位居首位。

三、意见和建议

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9月16日,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第34届代表大会上,杭州作为唯一申办城市,获得了2022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举办权。作为杭州的中心城区,群众对文体建设的期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中我们收集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现梳理归纳如下:

1 、加大投入。 建议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情况、需求情况的专题调研,并据此不断健全完善有关政策,切实加大对群众性文化体育场所的投入,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增强市民身体素质与文化修养奠定基础。

2 、健全机制。 调查中群众对文化体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企盼,建议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的作用,积极打造“社区文化月”、“楼宇文化节”、“非遗体验传承月”等品牌活动,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主题日(节日)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保障社区组织文体活动的经费,多组织开展如棋类、球类、唱歌比赛等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活动,学校体育场地要多向社会开放使用(尤其在寒暑假期间要充分利用),从而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3 、广泛宣传。 尽管我区已开展了许多丰富的文体活动,但仍有受访者觉得有时会因为宣传不够广泛,不知道有活动而错失了参加的机会。因此建议要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网络等媒体积极普及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创新宣传方式手段,紧紧围绕新常态、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微博、微信等为新型载体,组织开展“智能终端”上的文化体育宣传,从而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体育宣传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