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双限后每天高峰时段少堵20分钟 数据靠谱吗?
新闻导读 :报告显示:杭州双限政策实施一年后,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少堵20分钟。但面对这一成绩,有不少杭州市民觉得实际开车中并没有明显体会到这一变化。这个数据到底靠谱吗?拥堵数据从何而来?是否有科学依据?
5月11日,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发布了《双限实施一年交通变化特征》报告,报告显示:杭州“双限”政策实施一年后,日均中度及以上拥堵持续时间同比由1小时55分钟减至1小时35分钟,降幅达17%。
但面对这一成绩,有不少杭州市民觉得实际开车中并没有明显体会到这一变化。
这个数据到底靠谱吗?拥堵数据从何而来?是否有科学依据?
昨晚,在由杭城知名主持人叶峰主持的FM89杭州之声《第一调查》栏目打造的线下对话平台“民辨事理”现场,杭州市交研中心的代表与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就对此展开了激烈辩论。
交锋
同一机构同类数据为何矛盾百出?
一开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就拿出准备已久的资料,上面有他和他的团队所统计的详细数据。
“都是交研中心自己发布的数据,有些是媒体上发布的,有的是在年度报告上发布的。”吴伟强说,“但不同时间发布的同一时间点的数据却不一样。”
以“中度以上拥堵持续时间”为例,吴伟强提出,在《2014年杭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中,2013年,中度以上拥堵持续时间为2小时,而在2015年3月评价限牌效果时,给出2013年的中度以上拥堵时间却为1.8小时。
类似的例子吴伟强还列举了许多,对此他提出质疑:“来自同一机构的同类数据矛盾百出,是否说明数据的随意性很大?数据的真实性是否经得起检验?”
释疑
数据来源、统计周期不同
对此,杭州市交研中心高级工程师杨莹莹解释,这些问题都集中于一点,数据的来源、统计周期不同。
“每一次研究目的、研究时段不同,因此不同报告中的数据统计周期各不相同。”杨莹莹说,“简单地将不同分析报告中的不同时间段、不同路段的数据直接进行对比,自然会有差异。”
杨莹莹也用了例子来说明,“比方说,2014年交通年报内关于交通拥堵指数的数据,有明确表示早晚高峰时间段。而提供给媒体的数据,也表明了统计周期和早晚高峰时间段,无论是统计周期还是早晚高峰时间段都不一样,这就导致最终的数据也不一样。”
交锋
交通拥堵数据的来源够不够广?
交研中心一再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并且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但吴伟强显然有备而来,再次抛出一把“利剑”。
他提出,杭州的交通拥堵数据主要依据杭州出租车的GPS信息反馈,“我认为这样的样本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杭州最多才一万多辆出租车,占杭州机动车总量的0.847%左右,不能代表整个行车情况。”
也有市民代表提出,高峰时段,出租车更愿意游走在拥堵区域外围,但私家车不一样,两点之间有些路段必须要走,因此应该把数据统计样本更扩大化。
原标题: 杭州双限后每天高峰时段少堵20分钟 数据靠谱吗? 作者: 网络编辑:叶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