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势互补的“数字丝路”中欧合作将形成近20亿人口市场

16.12.2015  23:54
论坛现场(于诗奇 摄) 

   浙江在线杭州12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编辑/汪江军) 今天下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合作共赢”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参会嘉宾们共同聚焦“资源整合模式创新”议题。

  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吉尔吉斯斯坦交通和通讯部副部长马梅尔卡诺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加姆巴得拉等19位国内外嘉宾上台作了主旨发言,聚焦于数字丝路,就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化领域的深度合作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上签署的《成立“数字丝路”建设联盟合作意向书》,将进一步扩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和空间。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马利发言(于诗奇 摄) 

   吉尔吉斯斯坦:

     将积极参与所有“一带一路”项目

  “‘数字丝路’将是一条助推发展之路。”作为本次论坛的首个发言嘉宾,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分享了她对未来“数字丝路”的展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近7亿中国网民带来无限商机。同时,今天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还是一个创新的引擎。

  但马利认为,“建成‘数字丝路’,实现合作共赢是一件惠及全人类发展的大事,不是某一国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个网络空间使用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每个国家都要发挥好各自的资源优势,打造优势互补的‘数字丝路’。”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交通和通讯部副部长马梅尔卡诺夫在论坛上表态:“我们将积极参与所有‘一带一路’项目,进行互利合作。”

  马梅尔卡诺夫说,吉尔吉斯斯坦也把建立一条数字化的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目标,他非常期待通过本次大会和各分论坛,进一步促进吉尔吉斯斯坦通信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促进中吉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

   北大党委书记:

  大学应更自觉参与“数字丝路”建设

  本场论坛上一大亮点是,国内名牌大学书记、校长更多地分享见解,也意味着“数字丝路”的建设将汇入一股青春的力量。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说,听完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很有感触:“‘一带一路’沿线各大学的大学生们,以及各个国家的青年,我觉得这一批青年就是未来‘数字丝路’的主人,也是今天的‘数字丝路’的参与者、创造者。”

  如何使“数字丝路”沿线几十个国家的大学生参与这条丝路的行走和创造,把“数字丝路”变为“青春之路”,朱善璐认为这具有特殊意义。

  他呼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大学校长们、大学教授们和青年学生们一起来关心“一带一路”上已经有的共同体,“我们这种自觉来得越深刻,行动就来得越自由和积极,这个丝路的建设结果也就更加靠谱。”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发言(于诗奇 摄)

  朱善璐的这一见解,得到了随后发言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的赞同。

  “我们(学校)现在有70个国家的语言,未来五年还将开启38个语种,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官方语言。”彭龙说,北京外国语大学从去年开始选派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去国外培训,并与其它国家联合培养储备学校的师资。

  不仅如此,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和青年教师到北外学习,推动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交往,北外今年新上线的学校官网,通过50种不同国家语言来进行学校介绍。

《成立‘数字丝路’建设联盟合作意向书》签署仪式(于诗奇 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

  中欧合作将形成近20亿人口数字市场

  在论坛最后一个阶段的讨论环节,嘉宾分享的见解也碰撞出了激烈火花。

  作为讨论环节的主持人,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加姆巴得拉认为,中国和欧洲在经济方面的互补性很强,“中国的制造业很发达,而欧洲在创新服务方面有优势。”

  “欧洲正在形成一个有5亿人口的单一市场,如果能将这一市场和中国市场联结在一起,我们将会创造一个近20亿人口的市场,我们需要开始考虑在数字‘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进行标准一致化的问题,相互分析、相互学习,了解对方的法律法规,为解决今后的挑战创造好的条件。”

  为进一步扩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领域和空间,与沿线国家、城市、企业和社会组织间在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空间建立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研究院、《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会同国内相关院校、企业、智库,将共同发起组建“数字丝路”建设联盟,并举行了《成立‘数字丝路’建设联盟合作意向书》签署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