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一老人涉嫌打死同屋 家属质疑管理失职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在2015年8月,86岁的老人吴某在北京海淀一敬老院被住同屋的另一位老人李明(化名)打死。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两位老人的儿子和敬老院院长处获悉,事情发生在两位老人同住的第二天,两人之前并不认识,也无冤仇,至于打人原因说法不一。事发后,海淀警方已经立案调查。昨日,北青报记者从海淀警方处获悉,死者的尸检结果已经在近日完成,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之中。
死者儿子
卧床父亲被同屋老人打死
2011年,死者吴某在儿子吴先生的安排下住进北京海淀一敬老院。“父亲在得了脑梗后行动不便,一直卧床不起。”吴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2015年8月18日凌晨,吴先生收到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称父亲生病吐血。吴先生于凌晨1点10分到达敬老院后看到,“父亲全身是血,头部、手部和胸部等多处有伤口,室内屋顶和墙壁都有血迹,老人处于昏迷状态。”
吴先生向北青报记者表示,打人者是和父亲住在同一间屋子的老人李明,打人工具是李明的拐杖。两人住的是双人间,事发当天正是两位老人住在一起的第二天。“因为敬老院装修调整房间,父亲才刚刚和这个室友住在一起,两人互相不认识,父亲被打的原因至今不清楚。”被打后,吴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直至9月22日上午抢救无效去世。
吴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查看敬老院当晚监控录像时,他发现和父亲同屋的老人李明从事发当晚11点40分左右就从屋内出来在楼道找人,一直至18日凌晨才见到敬老院的值夜班人员。吴先生据此认为,李明在11点40分前可能就已经把父亲打了,并且从伤情看,打的时间应该是相当长。“老人被打时一定会发出求救声,这时值班人员去哪里了?如果及时听到并制止也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吴先生认为,敬老院对于父亲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打人者儿子
认为敬老院失职
北青报记者也联系到了打人者李明的儿子李先生。据他介绍,李明今年85岁,2015年被送进事发的敬老院。“父亲患有小脑萎缩的疾病,神志不清楚,一时糊涂,一时清醒。”安排父亲进敬老院时,李先生曾经向敬老院提出给父亲找一位“能够行动,能够陪着说话”的室友,“但是敬老院没有跟我们商量,就给安排了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当室友。”
李先生向北青报记者介绍,父亲没有打人的动机。“两个人刚刚住在一起的第二天,此前并不认识,无冤无仇,而且另一位老人不能动,也没有发生矛盾的可能性。”
对于死者的家属,李先生表示十分歉疚。“我们从来不否认父亲打人的事情,但是因为屋内没有监控视频,当场也没有别人看到,谁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李先生认为,父亲本身就是个需要照顾的人,家属把父亲交给敬老院照顾,完全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意外”。“敬老院的责任是第一位的,敬老院的监管工作和人员安排方面都有问题,如果敬老院值班的人在场,那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
李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件事情对父亲的影响也很大。办案民警曾经两次找李明了解情况,“但是父亲也说不清楚,而且因为受到了惊吓,他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目前,李明已经离开了事发的敬老院。李先生表示,父亲因为双腿骨折已经无法下地行走,“血压高,心跳快,经常发烧,现在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
敬老院院长
“不是24小时全天陪护”
昨日,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事发敬老院的院长崔先生。据他介绍,打人者李明在入住敬老院时是神志清醒和精神正常的,也没有发现他有暴力倾向,死者吴某已经卧床不起一年多了。他表示,因房间内部没有监控录像,自己也不清楚打人的原因。
崔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办敬老院不挣钱,死者吴某和打人者李明每月的看护费是2000多元,我们没有能力提供24小时的全天陪护”,尤其是一名看护人员在值夜班时要负责看护30位左右的老人。据崔先生介绍,事发当日,看护人员在晚上10点20多分查完房离开死者和打人者所住的房间,将近晚上12点时,看护人员见到李明跑出了房间,将其送回房间时发现吴某被打伤。
对于吴某家属所反映的看护人员在发现吴某被打时没有立即拨打120这一问题,崔先生解释称,看护人员发现情况后很害怕,便打电话叫来领导,商量解决办法,随后打电话通知死者吴某的家属。
崔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打人事件发生后,敬老院负担了李明入院治疗的所有费用。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死者家属吴先生的证实。
崔先生向北青报记者表示,目前,一方面还在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另一方面正在与死者家属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按照国家民事赔偿标准,该赔多少赔多少。”
另据崔先生介绍,该敬老院成立多年,是镇政府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目前有200多位老人入住和50多名工作人员,有两人间、三人间和四人间,入住标准为每月1800元至2600元。
海淀警方
已经立案调查
据悉,海淀警方已经立案调查。昨日,北青报记者从海淀警方获悉,死者的尸检结果已经在近日完成,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之中。吴先生向北青报记者提供的法医鉴定结果显示:死者符合外伤后脑梗死,继发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文/本报记者邢颖池海波线索提供/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