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疆的“浙江模式”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4.10.2015  12:33

  据教育部《新疆双语教育质量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在浙江双语培训项目的有力推动下,阿克苏地区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比例从2011年的38.4%提高到2014年的63.2%,大幅高于全疆的平均水平48.3%。浙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教育援疆“成绩单”。
  2010年全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后,根据中央要求,确定浙江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教育援疆是其中一个重点。当时,双方共同明确的工作目标是:到2012年,支持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到2015年,支持阿克苏地区基本实现普及双语教育;到2020年,建立全方位、宽领域的教育对口支援体系,实现双语教育全覆盖。
  然而,当浙江确定对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35岁以下5072名少数民族教师进行双语培训时,有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这里的学员起点低、基础差,国家通用语言词汇量、口语水平普遍相当于内地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开展双语教学更是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地处南疆的阿克苏地区面积达13.25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浙江还要大3万平方公里。5072名少数民族教师分散在各地,如何才能让他们享受优质的培训?过去普遍的做法是选派援疆教师到县(市)一级进行授课,但因为形式松散,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考核标准等方面参差不齐,很难收到整体提升的效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浙江决定从2010年起,投入援疆资金1.79亿元,分别在阿克苏市和库车县全额援建两个双语教师培训中心,计划用7年时间对5072名少数民族教师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双语培训。
  按照“抓关键、大集中、全脱产”的师资培训路子,浙江积极探索双语师资培训的新模式。针对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35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大部分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为期2年的全脱产培训,确保少数民族教师能用双语教学;以两个教师培训中心为主阵地,分6期对少数民族教师集中开展就近全覆盖的系统培训,整个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学员管理、统一培训标准、统一评价体系、统一结业考核;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层建班和分类建班教学,即第一学年进行国家通用语言基础强化学习和训练,第二学年采用专业建班,强化专业知识,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已为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双语教师。
  从2014年起,浙阿双方又共同实施了浙江双语支教教师与阿克苏教育学院青年教师“结对帮带提升计划”,首批确定26位双语教师结对培养51位青年教师,其中少数民族占40%,2015年5月又新增结对34名青年教师。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阿克苏教育的内涵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语师资培训本是浙江省教育厅的一个“自选动作”,如今却成了援疆尤其是教育援疆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在双语培训中创造的“浙江模式”是一个又好又快的模式。浙江双语师资培训是一项着眼长远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希望工程和种子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