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连线两会,浙江代表委员们献计献策

09.03.2016  18:56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代表委员们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很高,不少人准备了好几个议案提案。会议期间,本报记者连线北京,采访了部分浙江代表和委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浙江代表委员们有关教育的声音——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既要调整结构又要提高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   叶飞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增加,高等教育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的话语再一次出现,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项工作的重视。在提交今年人代会审议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

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高等教育系统及其支撑这个系统运行的社会都必须做出适切的转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问题,基本上都与转变得不及时、不到位有关。因此,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内涵,是地方本科高校提高质量、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是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有之义。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首先是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当前高等教育遇到的诸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毕业生质量下滑等问题,根源在于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之间产生脱节。高校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实施供给侧改革。应该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的品种规格来设置、调整自己的本科专业,根据专业运行需要整合校内的学术资源,真正把社会需求作为校内学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或加强应用型建设,要同时在两个维度上做文章。一手要抓好调整结构,进一步紧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适用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一手要抓好提高水平,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抓调整结构,关键是要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着手,改革内部治理结构,重构本科专业的形成和运行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理顺学科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让专业回归到课程的组合,用学科资源支撑专业的运行,建立“学科为体,专业为用”的基层学术组织架构。本科专业去实体化,切割特定的教师群体与特定专业之间的利益关联,减少改革阻力,进而形成学科与专业之间“多对多”的网络结构,从而使得新专业的建立更便捷,老专业的调整也更顺畅。

高校内部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外部市场形成倒逼机制。浙江省进行的高等教育招生录取改革将对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产生重大促进。从2017年开始,考生填报志愿将按照“专业-学校”的模式。这样的做法既保障了学生对于专业的优先选择权,又使一些专业由于无人填报而办不下去。

抓提高水平,同样也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需要。在当前的实践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另一个认识误区,不能把应用型与低水平划等号,更不能把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理解成本科降格为专科教育。当年的钱学森、李四光的等杰出的科学家都是把高深学问应用于实践的成功典范。现代许多著名大学,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斯坦福大学,英国的华瑞大学等,无一不是在技术应用上成就卓著。因此,本科高校在应用性建设中必须以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作为前提,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应用型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归并高校艺术团、运动队招生培养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吴海燕

 

教育部就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作出严格规定,限定试点高校招生规模不得超过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规模招生计划总数的1%,由学校组织专业测试,并对文化课成绩作了相应的规定。

但对专门招收的这些学生多年来的培养过程证明,由于这些学生招收进学校后,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一方面要抽出在学期间相当多的时间集中统一进行艺术团或运动队的学习、训练(排练)、演出(比赛),另一方面还要学习各自所在专业的课程。虽然保证了所在高校的演出、比赛,也活跃了所在高校的文化和体育生活,但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为了保证团、队的日常活动和演出(比赛),不得不允许这些学生多次课堂请假。其次,学生课堂请假过多,影响了所在专业的课程学习。再者,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进入不了专业艺术团和运动队,而专业能力又比不上同专业的其他毕业生,择业的范围往往局限在某些需要或已建立业余艺术团、运动队的单位。而近年来这种单位的数量大为减少,加上专业艺术或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的也早已拓展到这些单位。

建议教育部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归并到艺术类和体育类统一招生。由各试点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对所招收的学生名副其实地进行专业培养,同时,充分利用所在院校的其他专业优势,为他们提供第二专业的选择和学习,真正实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拓展他们毕业后的就业面。

 

 

让全科医生真正做到“用得好、上得来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原校长   瞿佳

 

本次大会适逢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远景确定目标和方向,作为代表我心潮澎湃,深感责任重大。政府工作报告讲问题实事求是,讲目标客观务实,讲措施亮实招重实效,在文字表达上更是朴实无华,让老百姓都能听得懂。

当总理说到“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时,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前面3年,我每年都会提关于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养的建议,如今,这个期盼已经得到了落实,对于温州医科大学而言更加坚定了大力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和儿科医学人才的信心。我来北京之前,我们接到教育部通知,今年将在全国8所学校设立儿科学专业,温州医科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在此行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的呼吁得到了真正落实,我觉得十分光荣。

本次会议,我的提案是“关于建立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队伍建设模式的建议”。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新医改工作的重心(李克强语)。而当前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医疗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医疗人才不愿落户基层,基层医疗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全科医生专业化程度不高,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对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重视不够,上岗后专业发展路径不畅。

我建议探索和实践从在校培养到入职使用、再到在职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队伍建设模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解决全科医疗人才 “下不去”和 “留不住”的问题,建立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能与影响力。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国标省统”为指导,建立订单式定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以“县管乡用”为模式,建立以县级医院为主导的一体化用人机制。以职业发展为着眼点,探索基层全科医生的规范培训机制。

基层全科医生要真正做到“用得好、上得来”,应积极探索基层全科医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医院、高校和政府3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基层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的规范培训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促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   赵光育

 

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对象中人数最多的是成人,全民中人数最多的是成人,终身学习时段最长的是成人。成人教育和成人学习在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也因为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鼓励支持的政策性文件等原因,成人教育发展缓慢,面临的问题也与普通教育差别很大。

目前,成人教育发展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难,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多样性、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同时,“重普通教育、轻成人教育”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制订政策、统筹规划、安排经费、配备师资等方面,常常忽略了成人教育,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我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全国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成人学校服务能力;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成人教育合力发展;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成人学校和学员的活力。

目前,福建省、上海市、云南省、河北省以及部分副省级市已先后出台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建议全国人大加快立法步伐,尽早出台《终身教育法》,通过立法,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变为全国人民的意志,变为全社会的行动,让成人教育工作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通过加大成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建立成人学校和职业学校联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成人教育体系;不断创新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安排课程和教学;探索终身学习网络在线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成人学校要借助具有培训职能的相关政府部门的力量和优势,要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要借助区域内职业院校的资源,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作用;引导鼓励建设一批乡镇(街道)成人继续教育综合体,成为当地培训中心、文化殿堂和健身乐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项目品牌,增强区域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影响力。

制订完善成人学校考核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通过系统内选调、社会公开竞聘等途径引入优秀人才,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推广成人学校校长竞争上岗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培训行业垄断,建立培训和考核分离机制,逐步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方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出台农村成人学校教师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同等享受农村教师补贴待遇政策;教师职称评审时要根据需要单独设立成人教育学科评审组,激励教师安心从事成人教育事业;建立“学分银行”,定期统计市民学习数据,根据市民学习课时量,定期公布月度、年度“学习之星”,开展年度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城乡居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启蒙教育阶段可弱化拼音教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陈振濂

 

中国汉字的构成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几千年中国文字的承传,是从在私塾里教习点横竖撇捺的基本笔画和“上大人孔乙己”等简单字形开始的。教习的重点是记住汉字字形,教习的方法是识、读、写并举,以习字之写带动识、读。和西方英语学习先从26个字母入手,先记其音,再作简单词语拼写可谓是异质而同序。

随着近代中国因愚昧腐败而屡被西方列强欺凌侵略,一些有识之士如鲁迅、瞿秋白、钱玄同、周作人等皆呼吁要废除难记难写的汉字以与世界接轨。一时间,汉字拉丁化、汉字罗马字化、汉字拼音化的宣传推广甚嚣尘上。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汉字简化而来的汉语拼音的推广,为初习汉语的学习者提供了一座桥梁。随着汉字拼音输入法的软件发明,以拼音拼写汉字成了最便捷的方法,一瞬间风靡天下。本来是辅助的“桥梁、中介、拐杖”角色,忽然成了汉字学习的第一个主体行为,又正逢互联网计算机时代的迎合与主动衔接;学汉字必先从拼音起,学汉字必先从英文字母起,竟成了中国汉学汉语启蒙教学几十年一贯制的金科玉律。

为此,我们呼吁:在现阶段的小学一二年级汉字(语文)教学中,不先教汉语拼音,而教简单的汉字书写,建立起孩子们对汉字书写的基本概念。笔画乃是汉字的根基。汉语拼音在普及汉语学习中当然卓有成效,但从文化立场上看,它并不能越俎代庖,作为辅助的技术拐杖,标音也许必不可少,但它肯定不是汉字的主体组成要素。

不能因为我们的短视、贪图方便而让孩子们误以为汉字是由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和汉字字形共同组成的,而且拼音字母在前,易造成先入为主;汉字字形只不过是拼音的一个结果。如此,汉字横跨几千年的文化基因将荡然无存。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启蒙教学阶段,应安排学生们从一开始首先书写简单汉字,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领略汉字文化的伟大浩瀚,无须多此一举地过早介入汉语拼音教学。待到学生学习汉字数量渐多,记忆不易时,方可教授拼音文字,以帮助学习理解记忆应用。拼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决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孩子们学习时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与主体内容。

以此来重建未来中国儿童的健康的汉字文化观,把失落了近百年的汉字基因承传重新纳入我们初小学生课堂启蒙教学的第一课,强调汉字的书写之韵与形态、笔顺、空间之美。这是广义上国家文化承传的需要。

 

 

浙江教育报》2016年3月9日3版   http://www.zjjyb.cn/jyb/1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