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19.09.2016  20:08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十三五”时期浙江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就此作了深入的解读。

1.问:“十二五”期间,浙江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新的发展目标?

答:今后五年浙江教育的总体目标,实际上在2010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经明确,也就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即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次制定“十三五”教育规划是对这一目标的承继和具体化。规划从教育普及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个性化水平全面提升、教育终身化水平全面提升六个方面对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了进一步明确,相比较规划纲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问: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大家很关心幼儿入园问题。“十三五”期间,我省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这些年,我省全面加大了学前教育发展力度,先后实施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全面开展无证幼儿园整治,督促提高幼儿园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比率。全省已基本消除“无证园”现象,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有比例已达到84.9%,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2%。

但是,学前教育仍是我省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和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学前教育既面临资源不足压力,又存在保育教育质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启动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每年新建、扩建、改造一批幼儿园。积极推动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保障配套幼儿园与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完善政府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同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师资队伍作为幼儿园审批、年检、评估等的一票否决指标,推动所有幼儿园按标准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并逐步做到持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比例超过95%。积极推广游戏教育,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使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3.问:今后五年,我省要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请问重点放在哪里?主要有哪些举措?

答: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也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经过多年努力,去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但总体上看,均衡的水平还不够高,有些地区城乡教育差异还有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还过大。

面向“十三五”,我们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落脚点放在提高水平上。重点是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建设。我们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着力抓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定期排出部分教育发展薄弱县(市、区)和薄弱学校,进行重点督促和帮助。推进省内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继续组织经济发达地区,支持相对薄弱地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育,基本实现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全覆盖。在尊重引导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遵循办学规律,有序调整生源难以为继的学校和教学点,确保所有的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更好地促进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


4.问:怎样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答:普通高中办学要有特色,要多样,最为关键的是让学校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探索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学校课程体系。这些年,我们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尤其是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同时配之以开展特色示范普通高中评估,尤其是通过实施以选考为特征的新高考改革,不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这几年,我省许多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已十分明显。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同时积极推进学科教室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推进普职融通,加强对普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问:职业教育怎样培养更多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答: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培养人力资源的。办好职业教育,最关键的是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其中现代学徒制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和抓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广泛吸收国际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等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崭新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其核心是“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也就是以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体,创新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形成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徒)、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的一体化育人机制,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针对性。

这些年,我省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去年有11个单位被教育部列为试点单位,今年我们自己又确定了90个单位进行试点。“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立足我省行业企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一定区域范围分类分层分专业开展不同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试点及推广,到2020年,实现凡适合现代学徒制形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专业均开展试点,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及相关行业参与试点,全面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工作,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6.问:高水平大学偏少一直是浙江人的一块心病。“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如何打造高水平大学?

答:打造高水平大学浙江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从2006年开始,浙江持续实施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和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已累计投资30多亿元,相继建设了14个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0个重中之重学科及19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由此促进我省高校一批学科水平迅速提高。据美国科技信息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16年统计公布,我省已有3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按地区分,我省位居全国省区市第6;其中省属高校进入排名前1%的有16个学科,按同类院校分,居全国省区市第2。学科带动了学校的进步,从相关排名看,除浙江大学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已位居全国高校前百名。

十三五”浙江将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去年相继启动了“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目前,已确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列为我省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高校,省财政每年投入5个亿予以支持,同时省里还给予这5所高校“一校一策”支持。一流学科建设也已启动,计划分A、B两类进行建设。A类5年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B类10年左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已经遴选98个A类学科、232个B类学科。

配以其他措施,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10所左右本科高校在全国同类型高校中处于前列;有4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10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有50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7.问:残疾人是一个困难的群体,“十三五”期间我省如何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答:这些年,我省推进特殊教育的工作力度始终很大。已先后实施了3轮支持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目前,全省已建有特殊教育学校84所,4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已全部设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服务和辅读班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全省“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8.5%。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着眼于增强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把发展特殊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上。一方面,布局建设特殊教育“卫星班”。所谓“卫星班”,就是特殊教育学校为满足中度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而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班级,由特殊教育学校选择部分在校学生组建成班,安排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我们考虑在全省建设100个“卫星班”。另一方面,以资源教室为抓手,深入推进随班就读。目前全省有将近9000名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占全省在校残疾学生的比例接近50%。“十三五”期间计划建成1000个省级示范性资源教室,更好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康复需求,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8.问:“十三五”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答:素质教育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还是德育,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第一位的素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科学规划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和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对中学生突出公民教育,对小学生及幼儿突出行为养成教育。完善德育教学,认真用好各类国家统编德育教材和地方德育教材,倡导学校有计划地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强化各类专业课的德育责任和德育功能。加强实践教育。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军营,开展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参加与自身年龄相适应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增加广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国情省情乡情的了解,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深化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开展科普活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科学课,大力宣传科学精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加强法治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依次开设“法治常识”课程、“法治知识”课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等系列法治公共课程。改进美育体育教学。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推进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幸福校园建设。


9.问: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时期我省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这些年,我们毫不放松抓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用改革蹚路,建立并实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说是教育一切活力的源泉。除了继续实施好上述两项改革措施外,“十三五”我们还要筹划一些新的动作。第一是积极推进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建立完善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协同全程参与师范生培养的机制,推进教师培养培训的“教学研合一”,提高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全省要建设1000所教师发展学校,其中把100所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

第二,探索开展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围绕打破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管理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县(市、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充分调动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省教育厅、省编委办、省财政厅和省人力社保厅一块研究筹划这项改革,主要内容是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和人力社保部门加强中小学校编制和岗位的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变化、教育教学任务增减等情况,统筹提出各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方案,报机构编制部门和人力社保部门备案同意后实施。在这个总框架下,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中小学校按岗聘用制度,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今年我们将选取部分县(市、区)先行开展试点,争取用2~3年时间在全省中小学校全面建立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

第三,探索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主要目的是克服校长行政化倾向,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10.问:自2015年我国政府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一场由信息化而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发生。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将如何为我省师生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进而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

答: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持“技术支撑并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成智慧教育的技术环境,形成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推进路径上,其中重要一条,是通过资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一方面,我们将在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成浙江省智慧学习广场,实现“国家—省—市—县—校”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并围绕我省课程改革,深化教材电子化、义务教育拓展性网络课程、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微课等特色资源建设和应用。另一方面,将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建成浙江省教育云计算服务中心和浙江省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个性分析和学习诊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送、学习分析、学业评价;通过网络名师工作室等网络空间形式,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管理、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服务;通过普及和推广移动学习终端和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智慧学习载体,实现技术、资源和学科教学的全面融合,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11.问:改革一直是这些年浙江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十三五”时期我省又将怎样把改革进行到底?

答:这些年,浙江教育已经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今后我省教育要继续走在前列,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已有的改革,并不断探索进行新的改革。

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普通高中课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职教育课改,有的已经进行了四五年,有些开始了两三年。要坚定改革的最初设想,并针对改革过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继续从改革中想办法找出路,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从而真正把各级各类学生的学习选择权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会选择、实现选择。

第二,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引导和支持民办学校向着特色、优质方向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选择性教育需求。重点是以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为核心,制定边界清晰的相应政策,进一步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深化混合所有制试点,积极探索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有效形式,扩大优质资源。设计有效载体,拓展融资渠道,增强民办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民办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防止产生办学风险。

第三,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努力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在“”上,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从过去前置型的“”向事中事后“”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在“”上,要加强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通过法律确权、简政放权、章程实施等多种途径明确和保障学校办学权利。在“”上,要积极搭建学校评、政府评、社会评相结合的制度渠道,不断提升评价质量,强化评价结果使用。

第四,积极推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尤其是切实做好客观记录、民主评议,让评价结果可信有用。鼓励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积极采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12.问:“十三五”期间,如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

答:投入是教育的基础性保障。虽然这些年来,我省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但与我们教育对投入的实际需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地方没有做到依法稳定增长。“十三五”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还很艰巨,势必要求增加投入特别是财政投入,况且与世界上教育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投入和保障水平还不高。

教育优先发展是重大发展战略,教育支出是公共服务中占比最大的支出。根据最近修订公布的《教育法》,保持教育财政投入的“三增长、两提高”仍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所要履行的法定职责。为了确保“十三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我们要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实现我省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制度的全覆盖;二是建立我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制度,督促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财政投入的职责;三是纳入相关考核制度。继续将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对各市党政领导实绩分析评价数据内容和对各地教育现代化评估的指标体系内。当然,在办学兴教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思想,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切实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不办超标准豪华学校。

浙江教育报》2016年9月16日第1版 http://www.zjjyb.cn/jyb/zhxw/1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