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我省推进中小学育人工作纪实
每周确定学校宣传橱窗需要更新的时政内容,是杭州市京都小学校长洪俊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也成为我省所有中小学校长关心的大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题,我省教育系统打好“组合拳”,让德育有形、有力,入眼、入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打好德育“组合拳”
2015年6月,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中小学育人是打基础的工作,是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工作,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以问题为导向,按要求抓落实。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积极部署,打出“组合拳”——在加强课程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建设育人队伍、促进部门联动等方面落实、落细;全省各市、县(市、区)党委纷纷响应,一把手亲自抓、常委会促落实,制定各地德育工作细则。
省教育厅致力完善省编德育地方教材修订、征订,以“浙江人”“浙江事”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充满了“浙江味”的《好孩子》《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等教材走进每个课堂;结合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以德育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整合实施为重点,保证德育教材、德育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环境育人,强力推进“美丽校园”创建计划,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传唱“大禹纪念歌”、设置新闻栏,开展时政知识大赛,强化时政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省展开为期3年的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新时期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中小学育人工作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推动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书写育人新篇章
再把目光转向中小学校园,如今,枯燥的说教少了,有趣的活动多了;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做的多了……“生活化+活动化”的德育改革方兴未艾。
走进慈溪市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整洁美丽的校园,却没有一名保洁人员,学生们自信阳光,主动打扫卫生,参与学校建设。这背后是学校针对中职学生自卑、厌学的现状,积极推行学生“阳光卡”、评选“孝德之星”等“生活化”德育的成果。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开展“美丽校园”活动,让“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不再仅仅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结合青少年需求,各地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2015年7月,绍兴市柯桥区轻纺城小学的师生收到一封特别的信——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信中为孩子们坚持十年之久的“红色网上游”点赞。现在,这项活动推广至全区学校,引导11万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而省教育厅则通过官微“教育之江”,吸引全省150万名大中小学师生参与时政知识竞赛,在各地各校掀起了学时政知识的热潮。
另外,各地各校加快了依法治校的步伐,围绕“一校一章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班级民主管理、教师工作考核等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构建大德育体系
再好的德育教材都比不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再好的德育浸润都比不上教师的潜移默化。为了给教师成长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常山县青石镇中心小学要求年轻教师人人写德育随笔,记录教学感悟,校长对每篇德育随笔认真批阅,每周评比、交流,引导教师立德修身。
为打造一支风清气正、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我省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养成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理想、学术规范、法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其中。在每年的全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问题都会被搬进赛场,引导班主任寻求解决之道,潜移默化地做德育。
同时,我省各地努力构建大德育体系,让家校联手、社会参与。目前,全省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城市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各类家长学校超过1.4万所。对接学校、家长需求,温州市教育局牵头成立由师德楷模、优秀班主任、德育名师组成的“新雨”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把学校的德育延伸到家庭,全年举办百余场讲座,场场爆满。
而在省司法厅的支持下,2400余个综合性、常设性、功能齐全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一大批政法部门的业务骨干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省关工委等部门的帮助下,学生们在青少年课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里体验各类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浙江教育报》2016年3月29日1版http://www.zjjyb.cn/jyb/yaowen/1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