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本报讯(记者 武怡晗)从一所生源流失的山村小学到发展成为篆刻艺术特色学校,龙泉市锦溪镇岭根村双岭小学的变迁让村委主任吴孝宗非常高兴。更让他踏实的是,家长也纷纷放弃让孩子去城镇学校就读的念头,因为“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点不比城里的学校差”。
这是我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实施了包括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义务教育差距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后,全省义务教育正在向高水平均衡的目标迈进。
顶层设计优先起步
2011年7月,教育部与我省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承诺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中提出:到2012年年底,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15年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现代化。
承诺来源于底气,底气得益于先行。1997年,我省就通过“两基”验收,2004年又率先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科教兴省、教育强县、建设教育强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等一系列教育发展理念的提出,让更多教育措施得以落实。
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向补齐教育的短板要效率。2002年,省政府“山海协作”战略启动,经三轮教育对口支援,形成54个县(市、区)支援29个县(市、区),建立起经费、师资培养培训、教师交流、教育教学设备的对口支援关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更是提出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依法确保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下大气力加强农村教育、城镇薄弱学校教育和困难群体教育”。
夯实教育均衡的基础,向抬高教育的底部要成果。2004年9月,我省召开了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让所有农村孩子念上书、念好书,一系列举措迅速出台并得到实施。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农村中小学等“四项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省推进实施了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中小学校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建设工程、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中小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工程,全面提高了城乡学校硬件均衡化程度。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行走在我省各个城镇、乡村,这不再仅仅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风景。这一切,都得益于一桩桩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程,它们就像灵巧的绣花针,在城乡学校间,织就了一幅幅靓丽的图景。
拓展均衡教育宽度
“我有一个家,老师像爸妈;叫家不是家,盖小爱荡漾。葡萄架下民族花,朵朵绽放正长大。”在紧邻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盖北镇小学,来自全国22个地区的孩子们唱响同一首歌。盖北镇小有70%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为孩子们建立“励志圆梦基金”,倾心浇灌“流动花朵”。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像盖北镇小一样的学校,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起了温暖的“家”。作为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流入地之一,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情怀,2008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目前,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量达143.9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段在校生的28.5%,其中118.2万人为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为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省率先在全国免收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住宿费;从2005年到2014年,全省投入爱心营养餐资金达到9.5亿元,让380万人次中小学生吃上了“爱心营养餐”,受益学生比例占到同期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8%。
同时,我省积极探索“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体系和“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关爱体系,确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全省建有特殊教育学校84所,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
推动高水平教育均衡
布置独特、画具齐全的美术教室,装有液晶屏幕、高清投影仪的会议室,办公室里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走进苍南县云岩乡学校,看到这些充满了“电子味”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实在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
从2004年起,我省先后投入6亿余元,实施两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补齐了农村学校设备、网络建设,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截至2014年底,已有90%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了千兆到校、百兆到教室,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计算机生机比达到4.54∶1。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感叹,走出信息孤岛后,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与此同时,我省还把校园文化建设当成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的一个突破口。从2007年开始,我省先后投入1.5亿元,实施了两轮“书香校园工程”,不仅为农村中小学校和欠发达地区城镇中小学校配送了近1500万册图书,还建立了数字图书网络阅读平台和图书馆(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校校建有图书馆(室)的目标。
2014年,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今年,又进一步对“美丽校园”创建活动作出规划指导,要求各中小学加强教室、图书暨阅览室、寝室、实验室、食堂的环境文化建设,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省完成中小学“美丽校园”建设任务。已完成“美丽校园”建设的学校,围绕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学校制度、精神文化,着手规划建设“快乐校园”。
紧紧瞄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战略目标,我省坚持不懈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浙江人心中的教育梦。
浙江教育报2015年6月8日1版
网址: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