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五所小学坚持“联片教研”16年

31.05.2016  16:57
  诙谐幽默的小品表演,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书法展示、微电影、微视频……这一切的主角,都是来自翠苑一小、翠苑二小、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小、育才教育集团、九莲小学这五校的青年教师。上个月,在翠苑二小,连续二十多节课堂教学展示后,他们用这样欢快的方式,圆满结束了本学年的五校联片教研活动。
  翠苑地区的五校联片教研,在西湖区大名鼎鼎。这个平台怀着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初衷,已走过16年。目前西湖区一大拨中流砥柱的教师,最初的成长舞台就在这儿。“在名校林立的西湖区,五校通过共享优势资源,变革教研方式和校本培训方式,壮大师资队伍,加强校际交流,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研共同体模式,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区域教育整体优质发展。”这是西湖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五校联片的褒奖。
  吴幼春、朱庆芳、田巧玲、李纲、蒋晓,是这五所小学的现任校长。尽管五位女校长加入“队伍”有早晚,但大家对这个平台的默契度都很高,五人之间早已达成共识:这根“接力棒”不仅要一年年传下去,还必须越传越棒。

   两个重要时间
  起初:16年前“牵手” 校长们在换 “联片教研”却不曾中断[是西湖区加强校际合作的第一个研究型共同体,是在一定区域下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时光倒推到2000年。翠苑地区的一小、二小、三小,办学规模相当,距离接近,走路不过十来分钟。时任翠苑一小的校长李纲,最早提出“教研共同体”,立即得到其他两校的积极响应。而后,翠苑区块又有两所小学闻讯要求加入:2003年育才实验学校,2006年九莲小学。
  别看是“民间组织”,五校签订了正式的合作框架:五校轮流每学年开展一次主题鲜明、全员参与的教研盛会,研究课、优秀论文、观点报告和互动式评课;联片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集中式的教研活动往往在每年11月举行,这之前,五位校长要多次碰撞确定主题,连每年10月举行的全区运动会,校长们逮住呐喊助威的间隙也会聚在一起商量,成为西湖教育圈有名的“运动会上的密谋”。
  十多年来,尽管校长不断轮换,但每年的“联片教研”从未中断。以近五年为例,教研活动累计公开课130余节,涵盖小学阶段所有学科。作为发起人的李纲,也早已从翠一调到育才教育集团担任校长,说到五校“联片教研”为何能坚持这么多年,她总结了四点:对全体教师思想引领的需要,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对区域强强联合的协作需要,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创新需要。“正是这一内在需要,让这个活动有了持续生命力!
  飞跃:从周末到学术周
  “联片教研”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升级[让教研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外延到关注五所学校学生的成长,关注如何去推动一所学校的整体成长。]
  2013年前,五校联片教研都安排在周末。
  2013年的“东道主”是翠一。这年9月,吴幼春从省府路小学调任翠一担任校长。“开学第一次行政会议,就提到了本学期要做的几件大事,11月份的五校‘联片教研’就是其中之一。”接到这个任务,吴校长不敢马虎,学校还开展了一次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原本定在周末,虽说时间集中,但也有不便,比如学生周末得到校,部分专家周末难约。
  是不是做个调整,从周末调到工作日,改为贯穿一周的学术周?吴校长和其他四位校长一说,大家很赞同。时间调整,带来的是形式和内容的全面创新:把教研时间安排在平时固定的每周学科教研时间,确保五校每位教师都能参与;请专家先定好课堂研究的主题,再安排教师实践,最后还请这位专家根据课堂实践再做指导,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实践操作,更有课后反思提升,实实在在地做研究;不仅有课堂教研,还有教师理论层面的学术探讨,更有学生的全方面参与。
  比如,在这届学术周上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积极推动学生文化交流。而在最后的闭幕式上,召开五所学校教学科研学术探讨,针对各校的特色研究主题,大家一起发表见解、寻求共鸣。

   四个成长故事
  全校大半教师曾在“联片教研”上亮相 他们特别感谢这个锻炼的舞台[“联片教研”像一方教育的营养沃土,滋润着五校每一位教师,成为他们成长最初的舞台。]
  打开翠二教师花名册,这16年来,全校45位老师中,有23位教师亮相联片教研平台,开出43节公开课。而今,这23位老师中有12位是区教坛新秀、6位区一星级教师。
  姚威,英语教研组长,参加工作第二年,她就在这个平台上开课,并先后六次参加展示。“在这儿我结识了一批优秀的英语老师,我之所以会进步,是因为有这个锻炼平台,和一群优秀的老师在一起。
  唐得园,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参加展示课4次。她说,每年相约五校联片教研,在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教案修改、专家老师的点评中,自己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还有徐赛旗老师、刘爱玲老师等,同为青年教师,她们都非常感谢这个平台,为自己搭建了一个绝好的展示锻炼舞台。
  校长朱庆芳更是有感受,16年前她还在翠一,是一名普通老师,执教品德公开课。这期间,她从自己来上课,到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带团队参加活动的教导主任及教学副校长,再到如今的校长。她说,当年上品德公开课的场景还清晰记得,无论角色怎么变,不变的是对“联片教研”的情结。“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每一届活动都能有这样的高度和热度?最重要的是,我们五校有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这个平台促进着老师成长。
  “联片教研”扩大名师辐射圈
  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联片教研”加强校际交流,变革校本培训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在五校之间流动得“畅通无阻”。]
  育才教育集团的体育组在省市都很有知名度:领头人郭立勇,市教坛新秀、领雁工程优秀导师、浙江省体育学科课程建设核心组成员;教研组内三名教师,工作不到五年,全都评上区教坛新秀。近三年,教研组已有20多项教科研成果在国家省市区评比中获奖。
  作为区首席教师,郭立勇有工作室,平时他会把活动讯息告诉兄弟学校,也邀请工作室成员参与联片研讨,大家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除了在教学研讨中带头上示范课,他经常走进翠一、翠二、九莲等学校,陈军强、姜亚萍、丁强、陈微微、杨晓青、陈窈窕……许多老师的课他都仔细听过,还和大家不断“磨课”。
  “当体育教师一定会流很多汗水、沾一些泥水,但一定也要给自己留点‘墨水’。”他的这句话影响了五校很多的体育教师。在翠一的课题论证活动中,他对徐睿老师“口诀式”教学策略研究的立项课题,提供了多方面分析与指导。张来博是新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他鼓励张老师发挥篮球特长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的科研成果还在市里立项并获奖。
  无论专业能力还是凝聚力
  “联片教研”助教研组不断提升[一名教师上展示课,背后是整个教研组的支撑。“联片教研”让五校教研组得到一次次锤炼。]
  站在五校教研的课堂上,每节展示课,也就一位老师,也就40分钟。但在一个人一堂课的背后,是整个教研组团队连续几个星期的共同奋战,一遍遍地试讲调整。“磨课的过程,对我们整个教研组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成长和提升。”省教研室附小语文教研组组长应奕虹说。
  省教研室附小语文教研组,一共27个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一半。今年的“联片教研”中,语文组的展示课是一年级的《荷叶圆圆》,由工作一年还不到的杨京京老师执教。既然是代表学校,肯定要拿出最好的课堂来,从开始准备到登台亮相,这中间要经过五六次集体“打磨”:先一年级备课组内听课修改,再全校教研组讨论,再回到年级组磨,再各个备课组长小范围指导……好几次周末时间,为了讨论一个课堂细节,应老师索性把杨老师约到家里来修改。
难怪校长田巧玲说,“联片教研”已经成为五校的教研文化,根植在老师内心。“和校内活动不同,校际交流不仅增加了一个磨砺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凝聚了一个教研组的团队凝聚力,一个老师代表的是整个学科教研团队。”田校长说,学校语文组刚获得杭州市“巾帼文明岗”,正是得益于一次次锤炼。
  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举足轻重
  和兄弟学校同龄人合作竞争[一所学校,教研文化总是同质。而几所学校在一起,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九莲小学有个“青优社”,由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一共14人。五校的教研活动一结束,全体成员就会坐在一起总结反思。
  “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的优势在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切实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整个过程,无论课堂还是展示,都是团队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不同的学科,以后要能够在学科的融合上更加投入思考,会大大地增强团队在教研中的力量。
  另外一个重要话题“我们该向兄弟学校学什么”也让老师们感触很多。“教研室附小的老师,字写得很漂亮”,“育才的老师,对课堂的理解很独到”,“翠二的老师气场很好,站在台上精气神足”,“翠一的老师,都蛮有情趣,爱生活才会爱工作”……一次次“较量”,让九莲的年轻教师悄悄行动:有的练字,有的学朗诵,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课堂走向更好。“见识了各校优秀老师们的基本功,感觉自愧不如,要为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不懈努力。”刚参加工作的汪佳丽老师信心很足。
  对于这个平台,九莲小学校长蒋晓有一份特殊的感谢:“五校里,我们九莲规模相对最小,有些学科如信息技术只有一位老师、英语两位老师,学科交流上会比较‘孤单’。有了这个校际平台,一下子有了团队效应,对年轻老师成长帮助很大。”共研共进共赢、同行同心同享——这12个字是她对五校联片教研的品牌概括。

   一个未来展望  
  从教研走向课程开发、文化共建 实现区域共性发展的深度融合
  就在前些天,五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又有了一次集体活动:前往嘉兴市实验小学参观学习,了解该校在课程改革上所做的探索。回来之后,五位校长又坐在一起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16年过去了,下一个16年,我们五校的联片该怎么走?有一点,五位校长已经有了共识:以教研交流为切入点,逐步推进基于区域共性发展内涵的深度融合行动。
  这包括课程融合:基于区域中相似的生源、家庭背景和社会公共资源,五所学校的管理策划者可以共同探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集群式课程,比如家长学校联盟课程;文化礼仪教育、社区特色资源开发等。
  这包括教研融合:基于学科专职人少但又各具特长的教师资源,通过线上网络交流、线下面对面研讨、走校式教研指导等方式,促进学校之间的多元化教研活动。比如育才集团的体育教研项目、翠苑一小的无线电测向和3D技术、省教研室附小的书法特色、翠苑二小的青年联盟、九莲小学的动漫园特色都可以相互借鉴,强项互补,融合教研。
  这包括机制融合:基于内涵发展的共性需求,从管理机制、特色发展、课题研究、教育评价等多方面实施机制创新融合,逐步完善学校文化共建、特色共荣、资源共享的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实现优质教育增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