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创建闲置教材流转平台 云端书库,让旧课本活起来
编者按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文件,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3月底前全省普通高校将普遍建设创业学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给力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勇敢地和墨守成规的生活说再见,激情洋溢地投身创业大潮。他们通过网络、社区等集结起来,许多大有希望、甚至具有颠覆性创意的新产品诞生,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公司就此形成——他们正在生成中国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细胞群。
春意盎然之际,记者走访部分创客新生代,感受这股令人敬畏的青春新势力的激情与梦想。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创建闲置教材流转平台
云端书库,让旧课本活起来
本报记者 马 悦
50秒接单、两小时高效配送,每天5000本闲置教材高回收率的库存保证……半年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三学生郑霖发起组建了一个“云端书库”——为闲置的教材找下家,目的是提高教材的循环利用率,免费为在校大学生搜寻所需的课本。
上线至今,这朵满载知识的“云”已接入各大高校的微信公众号,覆盖了杭州所有高校。不到半年时间,“云书”的月订单量已经接近两万,教材库存突破20万。除了在各大创业创新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百万风投外,“云书”还与多家培训机构展开广告合作,目前已达到营收平衡。
从“痛点”开始创业
杭州下沙新加坡科技园5号楼6层“云书”的工作室,空间不大,靠窗的一侧摆了4张大办公桌,十几名95后坐在电脑前,他们的梦想,是让全国大学生都用上免费教材。
“我们不生产书,我们只是书本的搬运工。”套用一句广告词,郑霖说起了与书的缘分。
大二那年的毕业季,他常常能看到小贩在寝室楼下转悠,毕业生把4年的教材卖给小贩。“4毛一斤,20斤,8块钱!”当这串数字从小贩嘴里蹦出来时,郑霖觉得自己“心都碎了”。
“无处安放”的教材难逃废品处理厄运,这一场景成为了郑霖的“心梗”——“真的不能用钱去衡量这些书的重要性。”
于是,2014年,郑霖尝试“收书”,想要赋予旧课本新的使命。课余时间,他辗转各个寝室楼间,收来不同科目类别的教材,有序地排列在校内一个闲置的房间,取名“二手教材工作室”。有购书需求的同学可以去工作室转转,“凭运气”找自己想要的书。
这便是“云书”1.0版本。
能不能借助互联网,让闲置的书流动起来?能不能让有需要的人不进仓库就能挑到所需的教材?一个个想法在郑霖脑中打转。
“有想法就该勇于挑战,有梦想就要努力拼搏。”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郑霖和伙伴们扑向了创业圈。2015年9月,云端书库——“云书”应运而生。郑霖说,“我们这个O2O平台向用户收取书籍,再送至其他用户,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实现书籍资源的充分利用。”
从“二手”倡导环保
今年1月,浙江财经大学的学生郑蓉蓉收到了用牛皮纸袋精致包装的免费教材。她不由得为这群同龄人的做法点赞:“云书”接地气,帮大家解决了旧教科书难处置、新教科书价格高两大难题。如今,郑蓉蓉成为了“云书”在浙财大的兼职“搬运工”,除了收书、送书,她还要把这一份份包裹着“环保”的公益情传播出去。
“分享、经济、环保”是“云书”从一开始就倡导的理念。
因为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在校学生2.2亿人,以每年每生15册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30多亿册,而印制这些书要消耗纸张55万吨,要砍掉大树1100多万棵。不仅如此,生产纸张一吨还需要消耗100吨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课本循环使用一年就能为国家节约很多资源。
事实上,90%的教材可以重复利用7次以上,而我国教材循环利用率很低,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郑霖随即在各大高校展开调查,形势比较乐观:“有75%的学生有意愿使用二手教材。”不仅如此,不少学生表示使用二手书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更有利于培养节约意识。
究竟有多少书可以“重来”?“不少公共课和选修课的教材,一旦考完试,崭新的书本就被束之高阁,这些书完全可以重复利用,但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循环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郑霖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云书’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免费的二手书为原点,连接更多的同学和高校,一起分享知识、理念和见解,为环保、低碳尽自己绵薄之力,使之成为当代大学校园里的新风尚。
2015年11月,在首届浙江大学生创业峰会上,“云书”获得第一名。12月,“云书”闯入了浙江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一时间这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APP广受学生欢迎,瞬间吸引大量忠实粉丝。
“虽然明天就要离开学校,但是我的课本会代替我走进曾经的课堂。”“看到大一时的课本如今已经微微泛黄,我知道我是一名称职的学长。”……每当看到“云书”微信公众号里的留言,大家都觉得成就感爆棚。
从“免费”寻觅商机
不同于一般的二手书店,“云书”仓库里的二手书都是以低价收购来的,而买家只需支付低价的物流费用就可获得免费的二手教材。
郑霖为记者作了演示:大学生可以通过“云书”APP下单、出库和校内配送3个步骤,免费领取任何自己想要的教材。经现代化的仓储体系处理后,物流配送将在两小时内将书籍送达指定地点;随后,校园配送团队会在收到订单的两小时之内配送至用户寝室。
然而一开始,不少人对于郑霖卖力做这个免费的买卖不理解,就连老师也觉得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郑霖介绍,目前“云书”现阶段的收入以书签广告为主,已与新东方、新航道、环球雅思等展开合作。
从回收二手教材,到整理、分类,再到免费发放到申领人的手中,看似简单的步骤,每天重复几千次,却一点也不简单。
“期末选课季是大家最忙的时候。”郑霖说,“最多的时候一天3000单,每本教材都要从书库中找出来,用纸袋包装好,还要附上小贺卡,再一份份送出去,累到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程序员不分昼夜修复、迭代新版本,只为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负责仓库的小伙子每天整理库存,手上都是厚厚的老茧;配送的团队更是风雨无阻,一直辗转奔波在各大高校间……他们说,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日子卷着铺盖睡在工作室,记不得有多少天连夜赶工直到太阳射进落地窗……
一张张青春的脸上,写满了对于梦想的坚持。
令“云书”团队欣慰的是,自从2015年9月“云书”APP正式上线以来,累计订单量达到8万,用户数量达10余万人,截至2015年底,已实现营收平衡。
当公益遇上商业,郑霖的看法是:“根据我们目前的经营状况,做公益的同时,自己能够温饱。这是我的校园情怀,更是两全其美的事,何乐不为呢!”
对于“云书”的未来,郑霖的计划踏实而又大胆。团队计划3月起复制扩张,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南京、武汉等城市,把免费的书送到全国各个高校。
《浙江日报》2016年2月29日13版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02/29/content_2951096.htm?div=-1
勇于追梦的时代
郭兴华
年年毕业季,岁岁找工忙。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人,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人数又将创新高,带来一个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
值得注意的是,在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近几年高校中掀起“创客”创业潮。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4年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47.8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校园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象牙塔”,也成为千万大学生“创客”实现梦想的“孵化器”。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鼓励大学生创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无疑是一剂良药。同时,创业无疑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让大学生在真刀实枪的实践中学到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形成敢想、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气质。千方百计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理想,扶持他们的创业活动,让他们在有梦的年纪勇于追梦,本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题中之义。
诚然,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身在校园的大学生“创客”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一方面,学业和创业的矛盾现实存在,高校尚需为创业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学籍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场所、信息等条件毕竟有限,亟须外部力量“扶一把”“推一推”;再者,从自身方面,大学生“创客”在经验、知识、能力甚至性格等方面往往存在欠缺,这就需要创业指导的及时介入。
面对影响大学生创业的诸多内因或外因,并不是无法可解。首先,高校应积极扮演好“孵化器”的角色,从政策支持、环境保障、资源调配、能力培训、创业指导等各个方面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
不久前,省政府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制定了新目标,今后全省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自主创业率要稳定在5%以上,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战训练、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创业群体和大学生创业企业。
为了助推这一目标的实现,省政府出台了系列举措,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理论与实务、区域特色创业等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弹性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
当然,仅靠高校唱“独角戏”还远远不够,对大学生“创客”,政府应给予更多支持,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对他们的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创业贷款门槛,提供资金扶持。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与创业文化,激发和保护好大学生“创客”的激情。
众人拾柴,大学生创业的火焰才能越烧越旺。